郑州日报|青年演员体验“博物院奇妙夜”


北京联盟_本文原题:青年演员体验“博物院奇妙夜”
郑州日报|青年演员体验“博物院奇妙夜”
本文插图
【郑州日报|青年演员体验“博物院奇妙夜”】

郑州日报|青年演员体验“博物院奇妙夜”
本文插图

郑州日报|青年演员体验“博物院奇妙夜”
本文插图

要想了解一座城 , 首先要了解它的历史文化 。 想要了解厚重的中原文化 , 首选国家级重点博物馆河南博物院 。 9月25日晚 , 2020年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直击百花奖全景直播”走进河南博物院 , 13名入选2020星辰大海青年演员计划候选名单的青年演员到此打卡 , 感受“博物馆奇妙夜” , 品读博大精深的中原文化 , 探究华夏文明起源 。
2020年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第35届大众电影百花奖)LOGO上的兽面纹图案成为“网红” , 精美的纹理线条勾勒出整个图案的庄重和大气;“中”“可得劲儿”两句颇具代表性的河南方言也成了参加电影节的嘉宾们争相学习的“流行语” 。
打卡河南博物院的13名演员 , 也因此被分成了“中小队”和“可得劲儿小队” 。 两队人马分头进入河南博物院 , “博物院奇妙夜”就此开始……
电影节LOGO兽面纹源自杜岭方鼎饕餮纹饰
由青年演员陈都灵、夏梦、叶青等组成的“可得劲儿小队”在河南博物院的任务之一就是找到兽面纹的出处 。 小分队进入河南博物院二号展厅 , 迎接大家的正是河南博物院院长马萧林 , 在他的讲解下 , 队员们逐渐进入寻宝状态 , 不约而同发现了处于展厅C位的一个方鼎 。 “这上面的纹饰不就是我们要找的线索吗?”队员们很快被方鼎上的纹路所吸引 。
“没错 , 电影节LOGO上的兽面纹图案就是源自这个方鼎上的纹饰 , 此方鼎名为‘兽面乳钉纹铜方鼎’ , 又名杜岭方鼎 , 是商代早期文物 , 是中国目前发现最早的大型青铜方鼎之一 。 也是我们河南博物院的重点文物之一 。 ”马萧林介绍说 。
“这个方鼎的用途又是什么呢?”
面对这个问题 , 青年演员们答案不一 , 有人认为是祭祀用具 , 有人认为是灭火的水缸 , 也有人认为是盛煮肉食的器具 。
马萧林告诉大家:“杜岭方鼎在商代是用来盛煮肉食的 。 它的口沿上有两个对称的圆拱形竖耳 , 如同锅的两个提手 , 暗示了器物本身的实用性 。 器壁纹饰以兽面纹和乳钉纹为主 , 使器物整体呈现出庄严肃穆的宗庙威仪 。 兽面纹盛行于商代至西周早期 , 兽的面部巨大而夸张 , 两目浑圆突出 。 这究竟是什么动物 , 目前仍众说纷纭 , 但从宋代开始 , 因其有首无身的特点 , 有人开始把它称为饕餮 。 ”
杜岭方鼎是深绿色 , 本届电影节海报色调也选择了代表希望的绿色 。 这或许是希望中国电影人站在方鼎故里的土地上感受根的气息 。 那方鼎的庄严、凝重和神秘跟金鸡百花电影节可谓不谋而合 。 方鼎上的饕餮纹好似有一双眼睛 , 给人一种“光明”之感 。 这就是“郑州之眼” , 放眼未来 , 砥砺前行 , 这就是“大众之眼” , 穿越时空 , 逐梦光影 。
国宝会说话:“中”字最早记载出现在西周
由青年演员李一桐、任敏、何瑞贤组成“中小队”来到河南博物院三号展厅 , 以“中”字为线索 , 寻找河南博物院的镇馆之宝 。 在这件展厅的一面墙上有两行字 , “周代商起 , 立国于中” , 其中就有一个“中”字 。 中 , 在中原大地上可谓是意义重大 。 不仅河南方言中表示行、赞 , 同时又与古代“择中建都”意义相契合 。
据河南博物院党委书记万捷介绍 , 这个展厅主要介绍西周时期 , 武王伐纣建立西周王朝 , 建都在中原地区 , 在这个时候出现了最早的“中国”记载 , 墙上的文字 , 全部是商周时期“中国”二字不同的写法 。 “中”字 , 是象形字 , 从字形上解释 , 就是古人旷地立中 , 众人望见就从四方汇集 , “国”字是会意字 , 表示以戈守卫城池 。 择中建都 , 都就是都城 , 都城主要负责管理这个国家 , 所以 , 都城在哪 , 中心就在哪 , 当时都城就在今天洛阳一代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