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漫画人物到政治符号,“小丑”都经历了什么( 三 )


事实上 , 希斯莱杰本人在演绎的时候也主动要求更多“无政府主义”《黑暗骑士》扩展了《致命玩笑》中“人人可以成为小丑”的概念 , 通过一步步腐化光明骑士哈维丹特将他变成“双面人” , 令他明白文明社会的可笑之处;把观众体会到的矛盾焦点从普通超英片/警匪片里的正邪对抗 , 转移到反思“个人道德准则的虚伪可笑” , 再再延申到作品中“整个社会体制的虚伪可笑” 。有趣的是 , 此片上映之后 , 其中许多角色在现实世界很快就有了具体被指涉的对象 。是惨淡的人生2019年 , 华纳(DC东家)破天荒 , 整出一部《小丑》单体电影 , 讲述一个反派的起源故事 , 托德·菲利普斯导演、杰昆·菲尼克斯主演 , 可以说是首次如此细腻地诠释一个反派人物的精神世界 。从漫画人物到政治符号,“小丑”都经历了什么
这部片也是很厉害 , 在国外取得了票房/口碑双丰收 , 更成为第一部获得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的超级英雄类型电影 。《小丑》里没有出现蝙蝠侠 。 通过讲小丑的悲惨起源 , 电影首次描摹出令小丑在周遭(母亲、同事、路人、医生、体制)的恶意与漠视影响下 , 一个“有迹可循”的反派诞生之路 。 通过一桩桩悲惨的遭遇 , 把他打造成一个可以理解甚至同情的小丑 , 将这个人物弧光愈发合理化 。在结尾 , 更将小丑自身的经历升华为一场社会运动的导火线 , 揭示了一个以底层群众为主角的“暗线” 。这一次 , 影片聚焦反派个体的成长 , 不带任何“正面人物”的光环 , 反而让我们更能透过小丑的故事 , 看出过去数十年来 , 塑造“蝙蝠侠反派”的内在逻辑和矛盾:从漫画人物到政治符号,“小丑”都经历了什么
首先 , 我们很容易找到蝙蝠侠和小丑结果上的共同点:他们都有着自发的暴力行动与达成目标的决心 。但是在起源故事上 , 他们的同与不同又耐人寻味 , 同样遭遇人生悲剧 , 但蝙蝠侠与小丑随后路径的区别 , 又仅仅是像《致命玩笑》所说 , 因为“遭遇悲剧后如何选择人生态度” , 仅仅是一念之差的选择吗?个体的选择背后 , 是基于社会身份的一整套活法 。蝙蝠侠固然遭遇悲剧 。 经过震惊和悲痛 , 他开始怀疑现有体制的有效性;悲剧发生后 , 他作为百万富翁之子也仍然受到社会所接纳 。 所以成年后他所做的选择 , 是利用自己在体制内的优势特权 , 净化社会中额外派生的邪恶 。从漫画人物到政治符号,“小丑”都经历了什么
但小丑不同 , 除却失去爱人 , 他的肉体也遭受痛苦;他极度贫穷 , 作为喜剧演员的自尊价值也被社会否定 。像在《致命玩笑》里 , 固然是犯罪集团的戕害让他掉进硫酸池 , 但小丑遭遇这些悲剧之后 , 他又哪来的重新做人、被亲友宽恕、受社会接纳的机会呢 。蝙蝠侠与小丑的区别 , 不仅仅是道德与天性;他们是人格的两面 , 更是社会身份的两面 。从漫画人物到政治符号,“小丑”都经历了什么
疯狂的犯罪风格 , 好似先前悲惨遭遇的应激反应 , 两者是如此般配 , 正如美漫名编剧科特·布席克(Kurt Busiek)所说:“虽然小丑残忍病态 , 但他其实从来都有其‘人性’的一面 。 在成为小丑之前 , 他竭力活出风采 , 却无人认可他的价值 。而当他被生活的悲剧弄得伤痕累累 , 他开始寄希望于用犯罪的方式展现自己的幽默感 , 向生活证明自己的价值——成为明星 。 ”从漫画人物到政治符号,“小丑”都经历了什么
在1988年的《蝙蝠侠:家庭之死》(Batman:A Death in the Family)里 , 小丑甚至短暂成为伊朗驻联合国大使结语数十年历史的漫画 , 为小丑奠定了形象与人格的基础;新世纪以来的电影发挥其大众媒介的影响力 , 在《黑暗骑士》和《小丑》里 , 为小丑这个角色做了政治上的“加法” 。 (至少从结果上看是这样)从表象上看 , 小丑有着极端无政府主义般的疯狂行径 , 挑战文明社会的伦理底线;但或许根本上 , 小丑 , 才是那个被越过底线的人 。从漫画人物到政治符号,“小丑”都经历了什么
小丑是社会不公与个人悲剧致使的创伤反应后果 , 是蝙蝠侠及(其所代表的)资本主义统治者遗漏或无暇顾及的“他者” 。西方越发激烈的运动游行 , 从把小丑当作海报标牌 , 到让自己成为小丑 , 甚至于诉诸暴力 。 亦是平凡人对自身社会弱势群体的认知 。 他们不想再遵照既得利益者的规则行事 , 渴望以制造混乱的方式发出声音 。10年前 , 有人嘲笑当权者是小丑;10年后 , 有人却渴望成为小丑摧毁权力 。正如DC影业前监制、美漫名编剧杰夫·琼斯(Geoff Johns)所说:“小丑不只是一个人 , 他是一个想法、一场噩梦、或一个影子 , 一个总会归来的存在 。 ”从漫画人物到政治符号,“小丑”都经历了什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