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学院杂志|变“芯”了!英伟达400亿美元收购ARM,中国芯片新“冒险者游戏”开局?( 二 )


英特尔的“危机感”
前文提到 , 一旦英伟达收购ARM的交易完成 , 也就意味着英伟达未来很可能会进军CPU领域 , 甚至打破移动端现有的芯片市场格局 。 而在这其中最不愿意看到英伟达进场的 , 恐怕就是老对手英特尔 。
今年7月 , 英伟达市值超越英特尔 , 成为全球第三大市值半导体厂商 。 目前 , 英伟达市值大幅领先英特尔超过1000亿美元 。
在GPU领域 , 英特尔、AMD与英伟达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 根据市场调研机构JPR公布的报告 , 2019年第四季度GPU全球出货量上 , 英特尔以63%的全球市场份额高居榜首 , AMD、英伟达则以19%和18%的市场份额分列第二和第三名 。
需要指出的是 , 这份市场报告是以包括CPU内置的核显计算在内 。 如果撇开性能较低的核显不谈单论独显方面 , 英伟达的全球独显份额已经达到73% , 剩余的27%市场份额则被AMD占据 , 至于英特尔则颗粒无收 。
但英特尔仍有意在独显市场上“分一杯羹” 。 目前 , 英特尔已经正式宣布将会推出10nm工艺的独立显卡 , 采用自研的GPU架构 , 预计将在2021年上市 。 这也是英特尔继1998年推出独显之后 , 时隔多年再度进军独显GPU领域 。
对于本次英伟达收购ARM及英特尔重做独显布局等话题 , 《商学院》采访人员向英特尔相关联系人了解详情 , 对方表示对于本次收购不予置评 , 关于独显布局的话题则未作回应 。
而在沈萌看来 , 英特尔重做独显不难理解 。 “向量计算已经成为下一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趋势 , 但向量计算需要高性能GPU的强大算力做支撑 , 英特尔想要提高深度学习和向量计算的能力 , 就必须发力自研高性能GPU 。 ”
然而 , 随着英伟达在9月初推出基于7nm工艺的新一代RTX30系列显卡 , 其性能再次实现跨越式升级 。 作为后来者的英特尔 , 要想挑战英伟达当前在独显市场的垄断地位 , 恐怕并非易事 。
反观CPU领域 , 虽然英特尔的x86处理器曾经多年占尽优势 , 但如今随着PC市场的没落 , ARM处理器却在移动领域前景广阔 , 大有取代x86的发展势头 。 从某种程度上看 , 英伟达收购ARM , 或许也有加快ARM取代x86进程的意图 , 一旦其交易成功 , 那么英特尔将很可能在相关领域的竞争中陷入不利局面 。
如何看待英伟达与ARM未来在技术方面的结合 , 同时这对于英特尔又将起到什么冲击和影响?
在沈萌看来 , “英特尔在CPU领域的优势主要是应用于PC、笔记本甚至是服务器方面 , 结合其在生产制造上也有自己的实力 , 但是英特尔的劣势在于产品功耗较高 , 在移动领域过往的市场表现不佳 。 反而是英伟达和ARM在各自的GPU、移动架构上有着极为明显的技术优势 , 两家如果强强联合 , 英伟达将会依托ARM多年的技术积累 , 在CPU领域蚕食英特尔的市场份额 。 ”
或将打破“中立性”
ARM公司得以在成立三十年来如此成功 , 一方面是建立在其强大的芯片架构设计与技术能力上 , 另一方面则是基于其一贯保持对各国市场的中立性 , 但目前这种中立性很可能随着英伟达的收购被打破 。
英伟达在此次宣布收购ARM时提到 , 这项协议的交易需要获得英国、中国、欧盟和美国等国家的监管机构的批准 , 预计交易将在18个月内完成 。 其中 , 英国就是这笔交易的首只“拦路虎” 。
此前 , 软银集团在2016年收购ARM时 , 曾向英国方面承诺会将这家创立于英国的高科技公司留在英国 , 但如今软银将ARM转手给美国公司英伟达之后 , 立马引发英国方面强烈反对 , 认为此举不符合英国的公共利益 。
虽然英伟达在收购之后亦表示 , 会继续维持ARM之前开放许可授权的商业模式 , 但英国业内人士并不领情 。 尤其是ARM公司联合创始人Hermann Hauser就公开发声 , 反对英伟达收购ARM , 并呼吁英国有关部门“拯救”ARM 。
英伟达收购ARM要取得中国方面的监管批准同样不易 。 联系到2016年10月 , 美国通信巨头高通意图斥资380亿美金收购荷兰半导体公司恩智浦 , 但在经过20个月的协商之后 , 最终唯独中方市场监管部门没有批准这一交易 , 导致收购告吹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