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值高,为何维权都能喜提热搜榜第一?
“小张被浴室玻璃门割伤手”登上热搜榜第一 , 本以为此“小张”来头不小 , 可打开“1818黄金眼”的采访视频才发现 , 此“小张”只是个素人 。 虽然 , 我们很清楚 , “小张”喜提热搜榜第一跟“1818黄金眼”的媒体影响力分不开 , 但听到洪流滚滚的“太帅”声浪后 , 可能“小张”才是成全“1818黄金眼”喜提热搜榜第一的贵人 。从某种层面上而言 , 市井式的维权报道能迅速登上热搜榜第一 , 这在当下是比较例外的 。 而就“小张被浴室玻璃门割伤手”这件事情来讲 , 之所以会持续霸榜 , 并形成一定的舆论声浪 , 貌似早已超出维权报道的范畴 , 而是转向普遍性的娱乐功能 , 至于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 , 貌似早已变得不那么重要 。事实上 , 具体的事件细节也比较简单 , “小张”仅是站在浴室中简单地比划了几下 , 就把整个事件讲清楚了 。 但是 , 这些内容并不在具体的舆论讨论范畴 。 因为 , 在具体的风评中 , 基本都是这样的逻辑:“小张 , 我现在怀孕不方便, 但我后续还可以生 , 你能帮我吗” , “都是物业公司的错 , 我打开视频 , 看到小张的脸 , 我就明白了” 。要知道 , 在这些一本正经的风评中 , 半句不离“颜值高”的逻辑 。 至于“小张”的维权进展 , 貌似没有人过多关注 。 在一定程度上 , 这起市井式的维权报道已经转场 , 维权的属性已经彻底消失 , 而留下的只是“素人”转“网红”的大型造星现场 。不过 , 就这方面的问题 , “1818黄金眼”也给出相应回应 , 但是整体上还是有一种憋不住的喜感 。 “1818黄金眼”是这样说的:昨天 , 我们报道宁波的小张在浴室里被玻璃门割伤双手的事 , 今天这则新闻登上微博热搜榜第一 , 一时间有几千万的网友帮“小张”维权 , “小张”本人也误打误撞成为了网红 。看起来平铺直叙的回应中 , “维权的小张”已经正式“网红出道” 。 而就“1818黄金眼”所提到的“几千万网友帮小张维权” , 其实更多是指话题所受到的关注度 。 毕竟 , 能登上热搜榜第一 , 这真还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 。 当然 , 这也反映出 , 对于当下的“舆论围观”来讲 , 就连维权者的颜值 , 都会决定风评走向 , 不得不说 , “娱乐至死”已经成为社交媒体的核心属性 。不得不承认 , 在我们所处的时代里 , “消费男色”已经有超越“消费女色”的迹象 , 起码在围观的现实中 , 这已经凸显出来 。 当然 , 我们并非只是以“小张维权”这一件事儿来论断的 , 而是在追星市场里 , 我们也能看到这般图景 。 在一定程上 , “男性偶像”的热度已经远远超出“女性偶像”的热度 。只是 , 这到底意味着什么?才是我们真正需要搞清楚的问题 。 不过 , 一个明显的变化在于“性别对等”意识达到空前的高度 , 虽然离所谓的“性别对等”还有一段距离 , 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讲 , 已经实现婚恋层面的“性别平权” 。 虽然 , 在某些地域 , 还存在一些陋俗 , 但是已经很难影响主流秩序了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 , 女性谈论男性长得帅 , 就好像不再被道德化 , 而是同男性欣赏女性长得美是一样的 。 这导致在新娱乐格局中 , “小鲜肉们”有更多机会走向名流 。 因为 , 在“男色消费”这方面 , 一直处于被压抑的状态 , 所以反扑性的消费自然会“猛抬头” 。另外 , 舆论维权再怎么强调“围观”的意义 , 但还是难以掩盖消费的事实 。 从某种意义上 , 无论是“围观纷争” , 还是“围观娱乐” , 其实受众都需要在具体的过程中产生感受 , 比如 , 同情的感受 , 愤怒的感受 , 娱乐的感受 。 所以 , 也就能理解 , 为何我们所看到的霸榜报道 , 都是处于两极情绪中 。但是 , 就“维权报道”转场“娱乐报道”的逻辑来讲 , 其实也还是不多见的 。 因为 , 这其中存在道德层面的尺度 。 如果事件的性质比较悲剧 , 那么娱乐化的转场就显得有些不严肃 。 于此 , “小张维权”事件会被异化 , 其实也是有条件的 , 并不是只是“小张帅”就可以转场 。而对于“小张”来讲 , 他的维权可能成为他的出道的方式 , 这也是可以理解的 。 因为 , 在社交媒体时代 , 所谓的“走红”就是流量的加持 , 而非必须有什么过人的实力 。 当然 , 就目前的网红模版来讲 , “长得好看”依然是硬性指标 , 至于其它方面 , 都是次要的 。与此同时 , 你也发会发现 , 在我们所处的舆论世界里 , 一会儿这个 , 一会儿那个 , 没有什么是可以永远处于舆论中心的 。 所以 , 就算“小张”喜提过热搜榜第一 , 那也只能代表他曾经被关注过 , 而回到“1818黄金眼”的立场上 , 这只不过是一期效果非常好的报道而已 , 至于维权不维权 , 压根儿就不那么重要 。然而 , 我们也必须承认 , 掩藏在媒体舆论超现实外壳下的反交流理论的图景 。 这种理论中以抛弃逻辑 , 不顾理性为主要特点 。 人们看起来在关心现实生活 , 可事实上只是在进行消遣而已 。 在美学中 , 可以理解为“达达主义”;在哲学中 , 可以称之为“虚无主义”;在精神病学中 , 可对应为“精神分裂症”;在舞台术语中 , 可视为“杂耍” 。总之 , 受众对所看到的信息 , 并不会克制的去理解 , 这导致舆论风向往往会被节奏化 。 只是 , 所谓的“带节奏”最终都还是舆论内部的折腾 , 对事件本身的触动往往很微小 。 只可惜 , 在社交媒体时代 , 因为舆论可以被量化 , 就导致“影响力”更加的具体 , 所以才会触发连续性的影响力 , 而这似乎也是“小张们”必须面对的现实 , 即便是意料之外的事儿 。原创文章 , 谢绝转载 , 首发微信公众号:qingnianxuejia 。
推荐阅读
- 欧美人为何300年揪住女巫这个群体不放?
- 爱因斯坦为何甘愿与魔鬼共舞
- 习近平|时政新闻眼丨习近平为何强调年轻干部要提高这个能力
- 隋唐宋元|历史上的程咬金,为何能躲过武则天诛杀功臣?他一点都不傻
- 大清政府为何不能和现在美国政府一样任性
- 日本综艺主持人为何要戴安全帽,黄家驹却遇难了
- 虎子去世:曾被质疑卖惨,为何会出现这般插曲?
- 唐国明为何说“我就是那种传说中能独木成林的树”
- 黄金周|这个中国黄金周,为何举世关注?
- 德国为何没有“失去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