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金融科技技术演变的15年:为金融赋能,与金融共生
_原题为 金融科技技术演变的15年:为金融赋能 , 与金融共生
作为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 金融科技到底是什么?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如此定义 , “金融科技是技术驱动的金融创新 , 旨在运用现代科技成果改造或创新金融产品、经营模式、业务流程等 , 推动金融发展提质增效 。 ”
实际上 , 金融的发展史本身就是一部技术的创新史 。 基于交易的频繁性和信息的密集性 , 金融与信息技术之间有着天然的高度融合属性 , 在科技创新应用方面 , 金融机构是积极推动者 , 也是直接受益者 。
回望金融科技过去15年的发展历程 , 从早期“数据大集中”的开展、网上银行的设立到互联网金融浪潮的来袭与消退 , 再到如今金融与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迈向智能化 , 金融科技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 。
文章图片
如今 , 站在新时代的起点 , 金融与科技正实现新一轮的融合 。 在这一背景下 , 全球顶级金融科技大会“外滩大会”的召开正当其时 。 9月24日~9月26日 , 首届“外滩大会”将在上海黄浦世博园区举行 , 主题为“科技让未来更普惠” 。 “外滩大会”由上海市政府指导、蚂蚁集团和支付宝主办 , 永久落户上海 , 是上海加快推进国际金融科技中心建设的重要举措 。
首届外滩大会将采用“1+40+X”办会模式 , 即1场主论坛、40场分论坛和X场配套文娱活动 。 大会涵盖数字普惠开放、金融科技创新、全球生态共建、商业价值变革、绿色和可持续发展五大前沿话题 。
初融(2006-2010年):迈向“金融信息化”
度过了早期的“金融电子化” , 2006年到2010年间 , 信息技术已渗透到金融领域的各个机构、业务和环节 , 在传统互联网快速发展背景下 , 我国金融业通过运用现代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等 , 大幅提高了业务自动化水平与服务效率 , 逐步向“金融信息化”迈进 。
相较电子化 , 信息化意味着更广泛的连接以及更纵深的发展 , 即结合信息技术 , 对传统金融业进行重构并建立开放式的金融信息化体系 , 而电子化则多适用于内部管理和封闭式系统的完善 。 信息化推进过程中 , 数据大集中和网上银行无疑是最有影响的“催化剂” 。
所谓数据大集中 , 在金融领域 , 就是指将主要业务数据集中到一个或几个数据中心 , 即各单一网络、系统及应用数据迁移、集中到数据中心 , 实现所有有效网点集中联网、所有会计账务集中处理、所有客户基本信息集中管理等 , 并通过对数据深层次的挖掘 , 提高金融机构的管理水平 。
商业银行在数据大集中道路上起步较早 , 其中 , 工商银行是国有大行中率先实现数据大集中的银行 。 2002年工行建成北京和上海两个现代化超大规模数据中心 , 领先于同业;2004年又构建了北京和上海千公里级“两地二中心”灾备架构;2009年再按照“并行运行 , 快速接管”的要求 , 开展了“两地三中心”新架构建设 。
同时 , 其他大型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农信机构也先后开展了数据大集中的工程 , 比如 , 中国银行数据中心由20个集中为5个 , 建设银行数据中心由100个集中为2个 , 农业银行数据中心由36个集中为1个 , 交通银行数据中心由80个集中为1个 。
数据大集中的顺利完成 , 可以说让银行IT基础设施实现了“一步到位” , 更好地为客户提供全天候全地域的标准化服务 。 另外 , 通过实现应用产品的统一 , 可缩短应用开发和推广的周期;通过全行科技一体化体系的建立 , 能实现全行科技管理和技术的优势资源的高度集中 。
值得注意的是 , 数据大集中的改革也助推了商业银行网上银行的快速发展 , 在这一时期 , 网上银行战场硝烟弥漫 。 各大银行十分注重网上银行的品牌建设、完善产品和服务等 , 并以重点业务发展带动网上银行业务 , 以期增强客户黏性 。 同时 , 网银系统的升级与改版几乎成为各网上银行发展的常态 , 而每次升级改版都会伴随着一系列新功能的推出 。
根据艾瑞咨询数据 , 2010年中国网上银行交易规模达到549.5万亿元 , 同比增长49.0% 。 其中 , 个人网银成长迅速 , 总体占比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 这主要是受电子商务的发展 , 基金、债券购买以及各类生活缴费服务的逐步互联网化等因素影响 。
不过 , 在发展越来越成熟的同时 , 网上银行也面临着多样的金融环境变化 。 2010年央行上线第二代支付体系、非金融机构支付牌照发放、手机支付发展以及第三方支付首次获批进入基金领域等 , 为其下一阶段的成长带来挑战和机遇 。
创新(2011-2015年):互联网金融浪潮来袭
在传统金融机构如火如荼迈向“信息化”的另一边 , 一种新的金融模式逐渐进入人们的视线 , 成为新时期金融与科技融合的代表 , 这种新模式即是互联网金融 , 其中备受关注的就是第三方支付机构和网贷平台 , 双方之间的资金通道、托管合作在日后盛极一时 。
2011年5月 , 在《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出台后 , 央行发放了首批27张支付牌照 , 多年悬而未决的第三方支付机构身份问题得到解决 , 第三方支付机构业务终成态势 , 登上市场舞台 。 据悉 , 首批获得牌照的企业中 , 支付宝及财付通注册资本最高 , 均为5亿元 。
推荐阅读
- 尖端技术|被2国垄断的尖端技术,中国已尽力打开敲门砖,而俄国仍一无所获
- 警示|区科技局赴铜梁开展党风廉政警示教育活动
- 卫报|疫情下的伦敦:当金融城沦为空城……
- 工博会|就在星海!满场“炫科技”
- 社会新鲜事|刘亦菲发自拍力破发腮变丑传言?结果被自己的直男自拍技术瞬间拆穿…
- 技术升级|F5G+IPv6打破连接障碍,共同构建智能联接新世界
- 绘画|汉王科技爆发,整合绘画业务后净利预增6倍,引投资者密集调研
- 军训|山东科技大学把军训变成别开生面的思政课
- 广告|投资8亿!龙蟠科技强力推进锂电新材料产业布局发展
- 金融|马上消费金融上市获批,漫道金服旗下宝付助力持牌消金业务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