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高原上绽放的光芒——来自青海攻克深度贫困堡垒的故事

:原题为_新华网|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高原上绽放的光芒——来自青海攻克深度贫困堡垒的故事。
新华网|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高原上绽放的光芒——来自青海攻克深度贫困堡垒的故事
文章图片
青海 , 是民歌中“那遥远的地方” , 受平均4000米以上高海拔等自然条件所限 , 这里也成为决战“三区三州”深度贫困的重要阵地 。

脱贫攻坚进入收官阶段 , 新华社采访人员在2020年夏秋之交来到这片山宗水源的土地 , 聆听浩荡江河、广袤牧场、搬迁新村的回响:一个个脱贫故事 , 在离天最近的高原大地上 , 定格成像 , 汇聚成光 。
新华网|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高原上绽放的光芒——来自青海攻克深度贫困堡垒的故事
文章图片
这是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塔拉滩的光伏发电基地(8月5日摄 , 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采访人员 邢广利 摄
“搬迁新村成了网红点”
从省会西宁驱车向西南方向行驶5个小时 , 景色也从高楼林立的都市变成了一望无际的高原草场 。
临近海南藏族自治州兴海县城 , 一派秀美气象让采访人员途中疲劳尽消:一个坐落在碧绿草原中的村落映入眼帘 , 一排排色彩鲜亮的藏家民居错落有致 , 村中央建有一块标准足球场 , 正在踢球的孩子们追逐嬉戏……
天空格外透亮 , 人们笑声爽朗 。
作为海南州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 , 这个名为“安多”的民俗文化村占地1500亩 , 安置有涉及48个村的853户、3421名农牧民群众 。 休闲广场、商业作坊、电商基地和乡村旅游富民设施等配套 , 让搬迁群众有了“从未享受过的好日子” 。
新华网|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高原上绽放的光芒——来自青海攻克深度贫困堡垒的故事
文章图片
这是6月16日拍摄的位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境内的丹霞地貌(无人机照片) 。 新华社采访人员 吴刚 摄
“以前老村里 , 土房子黑乎乎 , 用煤油灯 。 如今在新房子里 , 用电用水再也不发愁啦 。 ”65岁的藏族阿妈周德打开话匣子就不停 , 一连串藏语让负责翻译的当地扶贫干部直呼“跟不上” 。
周德过去住在黄河峡谷边海拔3000多米的曲什安镇塔洞村 , 到县城要翻过好几座大山 , 说起当时艰难的日子 , 周德直摆手 。
为改变“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窘境 , 在国家扶贫政策支持下 , 2017年兴海县投资2.1亿元打造了安多民俗文化村这个易地搬迁点 。
2018年秋天 , 周德和贫困户村民们一起搬到安多村 。 “山上的草场都流转出去了 , 每年2000多元的租金 。 ”周德掰着指头算收入 , “女儿在村里当保洁员 , 外孙女上小学每天校车接送 , 我看病全报销 , 还有低保等补贴 , 家里年收入有3万多元 。 ”
虽语言不通 , 通过翻译交流却很顺畅 。 当采访人员提到“建档立卡”“低保”等词汇时 , 特别熟悉这些汉语字眼的她 , 眼里放着光 , 总是在笑 。
新华网|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高原上绽放的光芒——来自青海攻克深度贫困堡垒的故事
文章图片
这是6月15日拍摄的位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境内的丹霞地貌(无人机照片) 。 新华社采访人员 吴刚 摄
采访临结束 , 她还追出门来 , 询问采访人员:“免费医疗政策好 , 这一点你们记下了吗?”
兴海县扶贫开发局局长久先太说 , 放下牧鞭的村民们正在政府引导下 , 积极发展旅游等多元产业 , 这个新建的搬迁村两年来年人均增收2.16万元 。
黄河蜿蜒曲折 , 从兴海县向东300多公里 , 流经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 。
两年多前 , 尖扎县依黄河地势建成了有251套住房的易地搬迁安置点——德吉村 , 全县7个乡镇30个村的251户、946名藏族群众走出大山 , 搬到这里 。
德吉村的蓝天 , 一碧如洗 , 成排的房屋中央是文化广场 , 旁边高大的黄河水车缓缓转动 。 如今 , 德吉村实现了从易地搬迁村到“网红景点”的转变 , 游客络绎不绝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