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重农抑商?

古代中国重农抑商?清华历史系教授告诉你 , 这是错误的结论《资治通鉴与家国兴衰》是张国刚教授的代表作 。 这本书因其通俗的讲史方式 , 一下子将一位象牙塔里的学者拉入了公众的视野 。 张教授不仅关注隋唐历史、欧洲汉学的发展 , 同时对当下现实问题抱有同样的兴趣与热情 。在张教授看来 , 历史本身所展现的悲欢离合 , 家国兴衰 , 对我们的现实世界是可以提供借鉴的 。古代中国重农抑商?
嘉宾介绍:张国刚 , 历任南开大学历史系教授、主任 , 教育部历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唐史学会会长、清华大学历史系主任等职 。 现任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 代表作有:《唐代藩镇研究》、《从中西初识到礼仪之争:明清传教士与中西文化交流》、《唐代家庭与社会》、《文明的对话:中西关系史论》、《德国的汉学研究》等 。中国传统并非重农抑商问:您如何看待《资治通鉴》这部史书?张国刚:我觉得 , 《资治通鉴》作为一部史学名著 , 有两个意义:一个是史料价值 , 一个是史著价值 。 我们研究历史 , 重视古代的典籍的史料价值;我们学习历史 , 更要探讨历史著作本身所展现的悲欢离合 , 家国兴衰 , 对我们的现实生活的镜鉴意义 。下面我举一个例子来进行说明 。 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体制 , 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 , 影响深远 。 鸦片战争以后 , 国家政权委顿 ,1949年新中国成立 , 最大的成功是把自晚清以来被打碎了的国家政权——以中央集权为基础进行社会资源动员的国家体制重建起来了 。古代中国重农抑商?
《清明上河图》:古代市场经济最好的证明中国历史上商品经济是非常发达的 。 有人会说 , 中国传统不是重农抑商么?这种话似是而非 , 你看正因为楼市太火爆了 , 才要抑制房价;正因为商业太发达 , 所以才要抑商 。 抑商只是反证了古代中国商品经济发达到了政府需要持续压制的地步 。从《盐铁论》以来 , 争论的核心问题 , 从来不是要不要发展工商业 , 而是要发展官府工商业 , 还是放任民间工商业而已 。到了1979年改革开放以后 , 放开了农民的手脚 , 重拾了中国人经商致富 , 勤劳致富的传统理念 。 改革开放从某种程度上说 , 是让传统更好地对接现代 。古人云 ,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 现代市场经济的本质就是谁有本事谁就上 , 谁能够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迈出更大的步子谁就可以致富 。改革开放到了今天 , 中国经济发展到了今天 , 我们尤其要面对一个问题 , 就是文化自信和文明复兴的问题 。古代中国重农抑商?
清朝时期广州的海外贸易1800年之前 , 我们与西方文明接触不充分 , 当我们碰到工业化之后的西方 , 落后挨打使国人的意识形态和信仰体系都崩溃了 , 中国人的传统一点一滴地丧失了 , 拼命想挤进现代化国家也步履维艰 。传统跟现代有什么关系?“传统”是一种久远传承的秩序 , 是人与自然、社会形成的一种制度化、习惯性的规范 , “现代”是另外一套秩序和规范 。 如何让“传统”顺利地接驳入“现代”的秩序?这是所有非西方国家面对工业化的西方冲击时 , 都要经历的过程 。就中国的情况而言 , “五四”以来 , 在许多时候是通过抛弃和打倒传统来实现 , 结果是丢掉了传统 , 也无法进入现代 。我有一个比喻:如果把中国文化的发展比喻成是一条长江 , 那么川藏高原的涓涓溪流大概是百花齐放时的春秋战国 , 先后经历了重庆、武汉、南京等大的文明交汇点 。文化长江到了重庆这个地段 , 就是汉武帝“罢黜百家 , 独尊儒术” , 整合诸子百家阶段 。 要注意 , 汉武帝的“独尊儒术” , 并不妨碍他吸纳百家之学 , 所谓儒表法里 , 德主刑辅 , 礼法合一是也 , 当时的说法叫“霸王道杂之” , 为大一统帝国构建了一个主流的意识形态 。古代中国重农抑商?
汉武帝(剧照)可是中国的儒家思想有两个缺点:第一个是它对生命之后的世界缺乏想象 , “未知生焉知死” , 对事功的过度专注 , 对心灵的修炼也缺乏系统的思考;第二个是 , 儒家的道德价值跟利益联系过密 , 尤其和政经利益联系过密 , “经明行修” , 取朱紫如拾草芥 , 儒家会变得虚伪 。比如 , 在秦朝 , 人们做官要靠军功 , 到汉朝就讲察举征辟 , 即考察和推荐相结合 。 在汉朝 , 做官是要靠社会声誉和名人推荐的 , 所以它会形成一个产业链 。 一方面就是官位都被世家大族把持 , 一方面就是人们的道德行为高度目的化、虚伪化 。儒家自身的缺少 , 在魏晋南北朝分裂时期 , 给佛教入华提供了契机 。 中国的佛教在南北朝、隋唐时代特别兴盛 , “南朝四百八十寺 , 多少楼台烟雾中” , 梁武帝号称皇帝菩萨 , 唐朝从武则天到唐宪宗、唐懿宗都大张其鼓地迎佛骨 。 可是佛教征服了中国吗?荷兰汉学家许理和就写过本书叫《佛教征服中国》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