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重农抑商?( 三 )
陈寅恪人类的文明本来就色彩斑斓 , 中华文明是世界文明的一部分 , 西方文明也是世界文明的一部分 。 中华文明的复兴 , 它将对世界文明的繁荣和发展 , 有百利而无一弊 。 各美其美 , 美人之美 , 美美与共 , 天下大同 。任何一种文化必须要有一个跟它不同的文化进行互补互学 , 在今天世界文明的百花园中 , 我觉得中国文化可以扮演促进人类文明多元化的重要角色 。美国有一个著名的思想家叫怀特海(Alfred North Whitehead) , 他说西方两千年思想史无非就是为柏拉图的思想做注解 。 汉儒用对五经的解读 , 来整合孔孟与诸子(董仲舒的大一统理论将儒、法、道、阴阳家等融于一炉) , 宋儒用集注四书来吸纳佛教文明 , 使中国文化进入新阶段 。所以 , 我们现在应该用现代文明、现代生活来解读我们的经典 , 不光照着讲 , 还要接着讲 。
怀特海我们提倡的核心价值观 , 应该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升华 。 如果我们举出来的术语 , 就没有传承性 , 用词与以前不一样 , 内容也不一样 , 这其实是中断了传统 。传承就是我们词可能是一样的 , 但是我们内容已经发生了适应当今生活的巨大变化 , 进行了升华 。 比如我们提出全面建设小康 , 是对儒家“小康”理念的传承升华;儒家的“天下大同”理想 , 在今天也可以有传承和升华 。在西方文化传统中 , Democracy“民主”这个词在古希腊的概念跟现在的概念已经不一样了 , 公民的概念现在和过去也不一样了 , 群体扩大了 。 在古希腊 , 奴隶是不算公民的 。 那时候 , 民主也是按照钱来分的 , 没有钱的人只能当陪审员 。中国文化的传承、弘扬和重建是一项巨大的工作 , 让大家了解经典 , 熟悉自己国家和民族的历史 , 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
韩国、日本比中国更“中国”我觉得我们应该让我们的传统文化在生活当中有更多的鲜活的东西 。 我们看日本、韩国 , 似乎在表面上比中国还“中国” , 它们过去都接受中国文化 , 没有经历过“五四”的冲击 。 香港、台湾的社会生活似乎有更多的传统味道 , 因为香港台湾没有文革的破坏 。我觉得日本进入现代社会 , 其传统对接现代是结合的最好的 , 汉字在日文中保留了两千个左右 , 而且还能够用假名容纳现代生活的内容 。 韩国有自己的文字 , 汉字不怎么用了 , 越南把汉字全部废了 , 文字拉丁化了 。汉字曾经是这些国家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 废除汉字在一定程度上就中断了其几千年的民族文化传统 。我们中国自己呢?“五四”以来有一些影响很大的知识分子 , 认为汉字是中世纪最糟糕的茅坑 , 汉字是最肮脏的 , 那时候我们民族真的很激进 。不过好在激进的年代距离现在才一百多年 , 我们还是能够重新把传统建立起来 。 现代是秩序 , 传统也是一种秩序 , 这两种秩序需要有一个有机转化 , 中国文化就能够复兴和兴盛 。全球兴起的新史学研究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问:其实 , 通俗史学在社会上大家关注的也比较多 。 比如像《百家讲坛》等一系列讲述历史的电视节目 。 您认为 , 您所讲述的大众史学或者通俗史学 , 与社会上的这种讲述有什么不同?您有如何看待以《百家讲坛》为代表的这些历史类电视节目 。张国刚:现在社会上有关历史的节目 , 一种是影视历史剧 , 文学作品嘛 , 难免会有夸张和细说;另一种《百家讲坛》这种通俗史学 , 在普及历史知识方面 , 有广泛的影响 , 因为是面对普通听众和读者 , 有讲者对材料的选择 , 会偏向故事的玄念 , 也有人偏重文学性、通俗性 , 对历史背后的经世致用思想和智慧 , 难免有所忽略 。 有的谜案弄得扑朔迷离 , 线索玄虚 , 也许有传播效果 , 其实那些都是我们自己加进去的 。
《百家讲坛》我讲《资治通鉴》 , 除了注重知识之外 , 坚持讨论家国盛衰 , 民生休戚 , 善可为法 , 恶可为戒的原则 , 这是司马光的宗旨 , 试图发掘其中“穷物之理、执圣之权”(曾国藩语)的智慧 。问:您在探讨家国盛衰的时候 , 往往会留心于各个朝代的制度得失 。 现在国内的学术界受到美国的新文化史的影响很深 , 大家可能会质疑这种整体的评价 , 觉得把什么问题都归结于制度 , 就等于什么都没说 。 新文化史还有一个特点 , 就是会从微观处入手 , 揭示一个宏大的历史演变过程 。 您怎么看待现在新文化史对历史学的影响?张国刚:我曾写过一篇文章 , 就是讲历史学的社会关系的关系 。 社会科学重在构建概念 , 历史学重在叙述过程 。 如何讲出故事、归纳故事的道理 , 社会科学在这里发挥了作用 。尽管历史内容不变 , 已经定格 , 可是 , 历史学受到时代风潮影响 , 它的叙事模式和理论分析工具就会产生不同的变化 。 人们总是变着法子 , 以新奇的方式解读历史和叙述历史 。 全球史、环境史以及过去兴起的年鉴学派社会史都是如此 。其实 , 新文化史产生于上世纪60年代以后 。 新文化史有它的长处 , 它聚焦于细节 , 想一滴水见太阳 , 但是 , 它终究不是太阳 , 只是一滴水 。
推荐阅读
- 富士康等苹果供应商被施压:将30%业务搬出中国
- 外媒评述:国际人权论战中国反守为攻
- 美国耕地面积比中国大,为什么粮食产量不如中国?
- 为什么中国有四大发明却在科学技术方面落后西方了?
- 大桥|中国戒备最森严的大桥,从这路过不得停留,武警24小时轮流值班
- 美宇航局计划4年后送首位女性和一位男性上月球
- 从广场大妈看中国人的幸福感
- 美驱逐中国留学生,恰恰对国内平民子弟是利空
- 黄金周”结论:中国旅游业已完全“康复
- “金九”失约 9月份中国楼市价量走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