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任正非的“冬天”又来了( 二 )


1995年 , 华为已经创立8年 , 员工出出进进 , 每隔几个月就要搬一次办公室 。
这时候的华为刚刚研究交换机不久 , 任正非对着公司的员工干部:“这次研发失败了 , 我只有从楼上跳下去 , 你们还可以另谋出路 。 ”
当时国内程控交换机市场被七个国家八种制式的交换机占据 , 它们分别是:
日本NEC(1899年创立)和富士通(1935年创立)、美国的朗讯(与阿尔卡特合并)、瑞典的爱立信(1876年创立)、德国的西门子(1847年创立)、比利时的BTM公司和法国的阿尔卡特、加拿大的北电(1895年创立 , 2009年 , 北电同时在美国和加拿大申请破产保护) 。
当时 , 国内只有一家单位可以生产交换机 , 便是上海贝尔 。
但 , 它也是生产阿尔卡特的产品 。
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 各大高校的老教授开始纷纷出手 , 带领开发团队致力于研发交换机 , 华为也加入其中 。
华为除了跟研究所合作 , 更多的目光投向了中国的高校 , 北邮 , 华中工学院 , 中国科技大学 , 通过合作 , 拿到技术 。
为华为后续发展以及培养自己的后续人才打下夯实的基础 。 (这也是任老一直呼吁教育兴国的原因) 。
那时候华为人手一本程控交换机的国内规范 , 边学边干 , 从基础开始 。 因为封皮是红色的 , 被华为称为“红宝书” 。
任老曾经对自己的员工说过:

外国人到中国是赚钱来的 , 他们不肯把底交给中国人 , “他们转让技术的手段 , 都是希望过几年您还要再引进 , 然后 , 引进、引进、再引进 , 最终不能自立 。 以市场换技术 , 市场丢光了 , 哪一样技术真正掌握了?从痛苦中认识到 , 没有自己的科技支撑体系 , 工业独立是一句空话 。 没有独立的民族工业 , 就没有民族的独立 。

1995年前后 , 中国电话网局用交换机净增近1900万线 , 用户交换机净增近400万线 , 全网交换机总容量达6363余万线;电话机普及率 , 全国达3.2% , 城市达13% , 中国通信业以近50%的超高速攀升 。
自此 , 中国进入高速发展时期 , 华为也又一次摆脱了“冬天” 。 中国的老百姓也开始享受到高速发展带来的便利 , 电话装机费随着国产化越来越便宜 , 手机不再双向收费 , 移动通信越来越稳定 , 移动数据传输越来越快 。
自信再一次出现在中国人的脸上 , 人们开始畅想着未来的中国 。
此后 , 华为着手国外市场 , 市场部的员工这样说道:
1998年我们一无所获 。 1999年还是一无所获 。 但我们坚持了下来 , 并告诉大家 , 华为还在 。
华为国外第一单的合同仅为38美元 。
2001年 , 华为与俄罗斯国家电信部门签署了上千万美元的GSM设备供应合同 。
自此 , 华为开始将目光投向全球 。
2018年华为年度报告 , 实现全球销售收入7212亿元人民币 , 同比增长19.5% , 净利润593亿元人民币 , 同比增长25.1% 。 2018年华为研发费用达1015亿元人民币 , 投入占比销售收入14.1% 。
这才是美国最忌惮的 , 中国竟然有企业投入这么多 , 去搞科研 。
美国的著名导演有很多 , 像斯蒂芬·斯皮尔伯格、詹姆斯·卡梅隆、史蒂文·索德伯格 , 但最著名的却是美国政客们 。
他们为了自己所谓的利益 , 不惜导演一出又一出的戏码 。
多少年以来 , 我们恍惚已经快要被蒙骗过去 。
《美国陷阱》中有这么一段话:
在美国电视剧和电影中 , 美国人为了鼓吹自己的司法体系 , 往往会拍摄这样的场景:万人瞩目的庭审现场 , 一位经验丰富的律师作为正义的化身为被告人辩护 。
我们早已被这种剧情洗脑 , 误以为即使是最为弱势的群体的案件 , 也会有人倾听 , 更会有人为之辩护 。 然而事实恰恰相反 , 因为与这个群体有关的犯罪案件 , 基本都不会走到庭审这一步 。 在90%的案件中 , 被告人会选择放弃申辩 , 原因非常简单:高昂的辩护费必须由被告人全额承担 。 只有那群最有钱的人——必须是真的非常有钱的人——才能负担得起律师事务所的费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