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晓明|最美科技工作者|“国家队”总设计师何晓明与中国军工的二十年

东方网采访人员王旭9月17日报道:何晓明是谁?哪怕在网络信息海洋里 , 这也是一个难以“打捞”回答的问题 。
现在他就坐在采访人员对面 , 上身是浅蓝色的短袖衬衣 , 左胸口袋上绣着红色的“CETC(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英文缩写)” , 党徽端正地佩戴着 。圆方脸上一副深色边框的眼镜 , 眼神沉稳 , 说话的时候会看着对方 , 声音略低 , 不疾不徐 , 带着一种科研工作者的严谨 , 但绝不乏闷 。
何晓明|最美科技工作者|“国家队”总设计师何晓明与中国军工的二十年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受访者供图
何晓明是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一研究所总体部主任 , 多年来他一直在国防军工建设领域担任国防重点型号项目总设计师 , 为军队提供最先进的国防现代化设施 。他带领的团队突破了一系列重大技术难题 , 有效地推进了我军电子侦察装备技术的发展 。日前他被授予“2020年上海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 。
何晓明就是大家眼中“神秘的国家队” , “国之重器”的背后就是他们这样的千千万万的科研工作者 。
“军工”是“终生”使命
1999年发生过什么?北约轰炸我驻南联盟大使馆 , 国庆举行了建国五十周年阅兵 , 澳门回归祖国 。
1999年的何晓明只是南京理工大学普通的一名毕业生 。四年前 , 他从黑山白水的黑龙江远赴千里求学 , 选择了当时较为热门的电子工程专业学习 , 一开学就军训了一个月 。
“说实话 , 我不知道我们学校的前身是军校” , 回忆起二十多年前军训的时候 , 何晓明依然有些激动 , “整个学校武装部的枪都是自己学校的 , 不用外边去弄” , 这也是他兴趣最初的萌发 。
南京理工大学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简称“哈军工”)炮兵系 , “天下武功出少林” , 哈军工后来分建为国防科大、西工大、南理工等多所学校 。
何晓明在南京理工大学接受了严谨的科研训练 , 他回忆试验测试时 , 导师特别要求他们二次确认试验器件的数值 , “比如电容上标定了数值10欧姆 , 但具体在用的时候导师告诉你一定要再次确认” , 否则失之毫厘 , 谬以千里 。何晓明又再次强调 , “测试交上去的就要很精确 , 不能有误差” 。
现在回想起来 , 南京理工大学的军校背景像是一种预兆 。1999年 , 大学毕业的何晓明恰巧的看到了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的招聘信息 , 了解到这是一家做军工的企业 。他也曾询问过家人的意见 , 父母对他说 , 反正都离家都这么远了 , 就去最好的上海吧 。
这一去就是二十几年 , 何晓明再也没有换过工作 。
二十年 , 与祖国“共命运”
在总设计师之前 , 何晓明也经历了漫长的新人时期 。2001年 , 他第一次出外场测试 , 负责外围的任务保障工作 , 一天下来 , 衣服上能抖落几两土 。那时部队的条件也很艰苦 , “一桌八个人十个人 , 只有四盘菜 , 吃一个鸡蛋就很幸福” , 他笑着说 , “现在有雪碧和果粒橙了” 。
有军迷回忆 , 2001年时我国的武器装备“一穷二白”远落后于西方 , 甚至用“代差”都难以形容那种极大的差距 。但这一年也有好消息 , 中国加入了世贸组织;中央整顿军队 , 11月 , 中国从乌克兰购买的"瓦良格"号航空母舰在土耳其海峡阻滞了两年之后 , 终于开往了东方 。
军工的研发不同于其他领域 , 每一步是新的探索 。“说实话 , 国外也好 , 国际也好 , 我们这个行业详细的东西见不到” , 就靠一代一代的积累 。何晓明在采访中多次提到“积累”“传承” , 他告诉采访人员 , “做一个新项目的时候 , 我要去档案室参考下我们以前所里类似的产品 , 看他们是怎么设计的” , 看看有没有能借鉴的东西 。
前辈们的报告对何晓明触动很大 , 那些早期的前辈经手方案报告 , “从一个推理包括计算方面都是很严谨 , 很工整” , 他由衷的感叹 ,“值得我们后辈学习”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