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晓明|2020年上海“最美科技工作者”何晓明:20余年坚守国防科研一线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一研究所总体部主任、国防重点型号项目总设计师、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何晓明 , 荣获2020年上海“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 。
坦诚却守口如瓶 , 谦和又坚毅有力 。正值科研黄金期的何晓明 , 在言语间流露出一名国防科研工作者对于事业的热爱:“在这一行接触越深 , 就越割舍不开 , 保障国家战略需求 , 是我的使命和责任 。”
1999年从南京理工大学毕业进入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一研究所 , 何晓明在电子侦察领域足足钻研了超过20个年头 , 从一名普通技术人员 , 成长为总体部主任、国防重点型号项目总设计师 , 他在突破一系列电子侦察重大技术难题的同时 , 带出了一支年轻而又能打硬仗的科研队伍 。
日前 , 何晓明荣获2020年上海“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 。坚定、可靠、奉献 , 是何晓明对国防科研人“最美”的理解 。
从戈壁到孤岛 , 每年有一半时间在外场试飞试验
不算法定节假日 , 何晓明一年出差在外的工作日有100多天 , 最多的时候超过180天 , 几乎都是忙于带团队进行各种外场试验 。从三亚到东北 , 从戈壁到孤岛 , 军工设备与民用产品的一大区别 , 就是要适应各种极端恶劣的工作环境 , 在正式装备前 , 先要接受各种考验 。
何晓明负责研发的主要是机载电子侦察设备 , 经常需要坐直升机 , 在4000多米高空 , 进行剧烈起伏几百米的试验 , 以测试设备性能 。“每次试飞 , 都需要大量资源配套保障 , 再艰难也要完成任务 。”何晓明说 。
为确保试飞任务顺利完成 , 何晓明不仅提前研究试飞方法 , 制定合理试飞航路 , 还总会带头在飞行任务单上签字 。他是团队中参与试飞次数最多的人 , 项目组的成员经常会说:“有他的地方 , 我们都不怕 。”
启动新任务时 , 总会先翻阅老先生们的手绘图纸
投身国防科研 , 要严谨踏实 , 一步一个脚印 。何晓明清楚地记得 , 前辈们坚持要给每一个用到仪器上的元器件实测电容、电阻等参数 。原来 , 所有零件都会有误差允许范围 , 只有对器件真实参数经过二次确认 , 才能确保后续研发仪器的精确性 。
受此影响 , 每次着手启动新的型号任务时 , 何晓明总会先去翻阅学习老先生们手绘的图纸 。这不仅因为技术有传承 , 更是因为那些比打印更精美的手绘图纸 , 时时提醒着他工作沉稳、不要浮躁 。
随着技术发展 , 很多图纸设计工作已经交给了软件 , “但当时老先生们都是从公式一点点推导出来的” , 他觉得这种理论基本功不能荒废 。
过去20年 , 何晓明带领团队在国内首次研制出某型机载综合电子侦察系统 , 突破了一系列重大技术难题 , 有效推进了我军电子侦察装备技术的发展 。做过从无到有的创新 , 承担了大量国防重点工程 , 责任重大、任务艰巨 , 但何晓明任何时候都保持着开放的视野 。
团队中几乎没有人离开 , 每个人都能找到认同感
从刚开始的不到10人 , 到目前的近30人 , 何晓明的团队始终保持着高度稳定 。“来了 , 几乎没有离开的” , 每个人都能找到认同感和归属感 。
从70后到90后 , 这似乎是个没有代沟的团队——讨论起项目来 , 只要办法好 , 任何人都会得到支持 。在何晓明看来 , 年轻人的视角有时也会提供一种借鉴 , 告别固化思维 , 会让团队更融洽 , 管理也得以更加人性化 。
一次 , 团队接到一个大项目 , 必须在一年内完成原本需要三五年才能做完的项目 。最后冲刺的三个月 , 所有人每天都加班到凌晨 。尽管何晓明没有做出过“不能离岗”的硬性规定 , 可不少人还是自觉坚守在岗位上 。
【何晓明|2020年上海“最美科技工作者”何晓明:20余年坚守国防科研一线】
推荐阅读
- T-|印度T90威胁不大 但我们要防的是印度这件武器
- 抗美援朝|米格-15:抗美援朝战场上的鹰
- 海军|艾立信:全面解读《2020年度中国军力报告》,你真的以为美军比解放军强大吗?
- 国防军|最美科技工作者何晓明:愿在最好的时代为国防军工事业奋斗
- 何晓明|最美科技工作者|“国家队”总设计师何晓明与中国军工的二十年
- 首批新兵|帅!2020年度首批新兵入营啦!
- 新兵|云南省举行2020年度新兵出征仪式
- 武警|走,当兵去!武警沈阳支队2020年度首批新兵安全入营
- 拉尼娜现象|确定了!2020年拉尼娜现象出现了,影响已开始,今年冬季特别冷?
- 我市|我市2020年入伍首批400余名新兵正式交接起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