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利得IPO:供应商资质规模存疑 智能科技属性难显

时代周报采访人员邓宇晨发自广州
创业板注册制落地后 , 此前多次闯关IPO折戟的龙利得(300883.SZ)终于在9月10日登陆资本市场 , 成为印刷包装业注册制第一股 。
龙利得公开发行8650万股 , 募集资金4.01亿元 , 发行后总股本为3.46亿股 。
上市首日 , 龙利得收报22.47元/股 , 相比4.64元的发行价已暴涨近5倍 。 次日 , 龙利得未能保持大涨态势 , 最低跌至17.50元/股 , 收报23.76元/股 , 涨5.74% 。 9月14日 , 龙利得收报23.58元/股 , 跌0.76% 。
龙利得成立于2010年 , 注册地位于安徽 。 它主要从事瓦楞纸箱、纸板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 , 为食品饮料、日化家化、粮油等行业的客户提供包装产品和服务 。 龙利得的上市征程可谓一波三折 。
2015年8月 , 该公司在新三板挂牌 。 两年后 , 龙利得从新三板摘牌后曾先后两次冲击A股IPO , 并经试图借壳上市 , 但均以失败告终 。
据天眼查数据 , 龙利得于2018年4月"摇身一变" , 由"龙利得包装印刷股份有限公司"更名为"龙利得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踏上智能科技风口 。 然而 , "智能科技"的加持似乎只是噱头大于实质 。 龙利得主业并未有变化 , 仍旧以瓦楞纸箱制造为主 。
时代周报采访人员注意到 , 龙利得披露的大客户与供应商名单也存在颇多蹊跷之处 。 多家公司成立时间不久 , 便出现在龙利得大客户或供应商的名单之中 。 从注册资金和参保人数来看 , 似乎难以支撑数额如此巨大的销售额 。 龙利得多受市场质疑 。
|龙利得IPO:供应商资质规模存疑 智能科技属性难显
文章图片

9月11日 , 时代周报采访人员拨打龙利得招股书披露的证券事务中心的电话 , 对方表示此处为安徽公司总部 , "证券事务由上海那边负责 , 而我们没有他们的联系方式" 。 随后 , 时代周报采访人员向其联系邮箱发送了采访请求 , 截至发稿仍未获回复 。
诡异的"非终端销售"
与竞争对手相比 , 龙利得的前十大用户除了立白集团、益海嘉里(金龙鱼)、榄菊集团、伊利集团等知名公司外 , 亦存在大量成立时间短、注册资金少、参保人数少的客户公司 。 这些公司往往是以纸业为经营主业的包装公司或国际贸易公司 。
2014年和2015年 , 销售额最高的客户均为上海强尔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下称"强尔国际") , 销售金额分别为1.29亿元和1.24亿元 , 占销售比重分别为26.87%和22.97% , 此后 , 强尔国际始终牢牢占据着前三大客户的位置 。 2019年 , 龙利得对强尔国际销售金额为7399万元 , 销售额占比8.49% 。 据天眼查 , 强尔国际2012年成立 , 注册资本500万元 , 参保人数仅3人 。
时代周报采访人员还注意到 , 2019年的第四大客户安徽阳光夏子绿色包装有限公司 , 则是龙利得的同业公司 。 当年 , 龙利得对该公司的销售金额达4944.9万元 , 销售额占比5.67% 。
天眼查数据显示 , 该公司负面新闻缠身 。 2016年 , 该公司曾因"编造虚假计税依据 , 虚构经营业务活动虚开发票"而遭到合肥市国税局行政处罚;同时该公司还曾被卷入10余起司法诉讼中 , 2020年6月 , 该公司成为了某买卖合同纠纷案件的被告和被执行人 。
在招股书中 , 龙利得对"非终端销售"模式作出解释:非终端客户主要指的是部分客户采购产品并非自用 , 而是根据需求向龙利得定制纸箱 , 再出售给最终用户 。 2017―2019年 , 非终端销售在销售总额的占比分别为32.77%、39.08%和40.72% , 呈逐年上涨趋势 。
龙利得还称 , 一方面非终端客户能够为最终客户提供包括纸箱/纸盒产品在内的综合采购服务 , 并为其提供供应链等其他服务;另一方面 , 非终端客户或者其从业人员在行业经营多年 , 与最终客户保持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 非终端客户手中积累了一批固定的客户资源 , 并熟悉最终客户的产品要求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