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私德》,理解公德、规则、法律与文明( 二 )

读懂《私德》,理解公德、规则、法律与文明
四、私德的表现与损益选择首先以最具代表性却最显沉寂的京城限行车牌事件为例:如果限行与己有关 , 那么当限行无可避免地来临时 , 受损人群不是更早地质疑和抗议 , 而是选择顺应和变通并花样百出 , 网上还有了所谓的“攻略”:“一招解决限行”等共享文 , 国人的小聪明再次被激活并淋漓发挥 。这种大众表达 , 就是农业文明下的熟人社会中的变通术在并不成熟的现代社会场域中的表现之一 。 反之 , 如果是一项好的公共政策、法律 , 同样会遭遇到中国式的小聪明的彻底消解 , 使得有法如无法 , 重陷于熟人和人情困境 。这种私德对公德 , 即公共规则的无限消解力 , 是未来社会文明转型的负面拖累 , 将是一道需要跨越的历史性文明大山 , 即 , “历史三峡” 。其次 , 当自己身为此事的受益方时 , 不仅是一种坐享其成的悠然心态 , 而且还有一种搭了贵族顺风车后唯我独尊、高高在上的伪贵族心态 。还有 , 当此事与己无关或无直接关系 , 更是一幅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看客心态 , 甚至不知道有此事发生 。 这是沉默的大多数 , 硬性要求其归列似不近人情 , 但从道义角度讲 , 显然不足 。另外还有一些人 , 得各种机遇或用各种破坏规则和公平的灰色手段挤进受益群体后 , 马上对那些正在努力想法得到此福利和权利的人行歧视和排外礼 。 如十多年前的上海外来学生占海特 因学权问题与伪土著的冲突 。 当然还有不少农村人成为新北京人、上海人后 , 对农民、外来人、无业者的怀疑、排斥、敌视往往超过几代以上的土著 , 也更加势利 。这就是“挤公交现象”:好不容易挤上来的人 , 并不希望没上来的人接着挤上车 。 挤公交现象的外因 , 则是千年惯之的弱民策导致的“资源紧缺恐惧症”所致 。在全覆盖式的共性面前没人能独善其身 , 但仍能以一事解百相 , 并有一相是相同的 , 即麻木和恐惧 。 这显然是一种文化心理 , 即国民性、民族性等中性表述之后的真实性格:私德中的奴性 。读懂《私德》,理解公德、规则、法律与文明
五、私德的边界与差序格局将费孝通《乡土中国》之“差序格局”映射于中国城市一环环不断外扩的过程非常贴切 , 这是一圈圈传统文化意义上的差序格局按照权力和亲疏关系分布排列的社会生态 , 从熟人社会走向生人社会的过程 。 但这个过程我们至今没能建立符合陌生人平等、诚信交往的规则和契约共识 , 导致法治不彰 , 制约了社会发展进步 。私德是有边界和范围的 , 故越轨还是守矩 , 必须有一条标准线 。 私德具有相对性 , 从小到大:个人、家庭、亲友、家族、血缘 , 社团、种族、群体、阶层、国家、世界等一步步从熟人圈子到生人圈子 , 正比例呈现边界不断放大 , 旧私德不断逐渐淡化、新公德不断确立的过程 。每一个逐渐放大的圈子都是从私德到公德的转变 。 个人活动的范围越大 , 越要找到与生人相处的方案 , 公德、规则、诚信、秩序、法律、契约越容易建立和成型 。 不可否认 , 那些常年出门在外、四处游历者 , 往往更容易相处 , 显然是因为他们更加包容和豁达 , 即懂得生人社会的公共规则和契约 。 所以 , 走出农业文明的熟人社会 , 走向工业、商业和城市文明的现代社会 , 是转型不可缺少的一大步文明脚步 , 而摆脱城乡二元户籍制的束缚 , 则是打破阶层、群体和区域差别 , 实现行为自主权的前提 。 这个过程 , 也存在曲折、反复的考验 。现实则是 , 仍在多数场域中延续农业文明下的熟人规则 , 每一个圈都是一道边界 , 每一个圈都是一个利益共同体 , 每一个圈都会内外有别 , 每一个内圈都有资格鄙视外圈 , 身处不同圈中的群体 , 都能体验到这种差序和歧视的存在 , 从政策到心理到权利(福利) , 莫不如此 。 哪怕是环京形成的新群体(外国称“贫民窟”) , 在被京内歧视的同时 , 也借着环京的“仙气”认为有资格歧视更远的“守土帮” 。 这就是中国式的“圈子文化” , 当然外国也有 , 但强度和烈度有质的差异 , 对圈子外社会契约的抵触和消解力 , 也截然不同 。差序格局体现也在对决策权的掌控上 , 对外限行就是某种私德放大后的结果 , 既是私德 , 也是公德 。 因为 , 私德随着圈子的放大而同步放大 , 这时私德淡化 , 公德彰显 , 然后 , 公德将会成为新的更大圈子中的私德 。 依此类推 。 事实是 , 今天不让外牌进京 , 明天不让远郊入三环 , 后天就不让外环进内环 , 然后 , 所有非公都不得入内 。在各种圈子不断自我强化的同时 , 也存在另一种可能 。 设想:当一个个圈子在运行中难免出现重叠交叉时 , 就面临打破边界和相互融合的机会 。 这种现象现实中就存在 。随着圈子与圈子的融合 , 从小圈子到大圈子 , 这本身就是一个走向共识和契约的过程 。 所以 , 也不能过度贬低圈子的积极意义 。 况且在当下 , 这是唯一有效的融合方案!总之 , 两千多年因贫穷造成的资源恐惧症 , 在刚刚获得温饱的中国人身上仍然留有深深的精神烙印 , 现实的私德需要长期的引导和优化 , 包括在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 。人们最怕失去已有的收益而重陷旧的困境 , 虽然这个可能如非人为造成 , 实际上已无限远去 , 这显然也成为“维护来之不易的大好局面”最好的理由和借口 。 到底是谁利用了这种心理变态并从中获利 , 需要认真反思 。顿悟者 , 不但读懂了《私德》 , 也就拥抱了公德和文明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