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卑诗省爱情故事:娶个白富美,再把她掏空
本文系网易“人间”工作室(thelivings)出品 。
年初加拿大疫情爆发时 , 加拿大政府官员的“操作”可谓十分“奔放” , 三级政府官员都去中餐馆吃饭、拥抱加拍照 , 号召民众不要排斥中餐厅 。 新闻照片中 , 总理杜鲁多在中餐厅露出标志性的帅哥微笑 , 想鼓励国民:“到中餐馆吃饭 , 不会传染!”政府官员这样作秀 , 除了安抚民众 , 也是因为中餐已经算是加拿大的一个“支柱型产业” , 特别是在温哥华的列治文 , 这个城市被戏称为“两岸四地” , 满街的中餐馆创造了当地1/3的GDP 。但列治文的中餐馆联盟并不买政府的账 , 从2月开始就连续开会 , 决定休市 , 并强烈呼吁政府发补贴 。在“呼吁政府支持中餐厅休市”的新闻发布会上 , 一个西人采访人员心怀叵测地问:“对中餐厅的补贴 , 是不是应该以去年报税的营业额为依据?”会长回答:“这是当然的!”采访人员又问:“您知道列治文的中餐馆行业是‘现金为王’吗?”会长答:“我不知道 , 我不了解 , 我从不知道哪个餐厅收现金 。 ”采访人员继续咄咄逼人:“最近一个华裔开办的肉联厂爆出税收诈骗案 , 老板年收入160万 , 报税却只报5万/年 。 他隐匿的现金收入 , 就是多个本市的中餐厅在他这进货用的现金 。 ”场面一度变得十分尴尬 , 会长和副会长只匆匆回答了一句“我不知道这家肉联厂” , 就掉头走了 。当时 , 我在报社翻译到这条西人媒体的新闻时 , 脸上热辣辣的 。 华人社区很小 , 大家从街头巷议中早知道了这起税金诈骗案的大概:这个给外国媒体递刀子的肉联厂老板姓方 , 岁数不大 , 他来加拿大后迎娶白富美 , 创业成功 , 走向人生巅峰 。 后来和妻子闹离婚 , 打了几年官司 , 跌落云端 , 蹲了监狱 , 拖下的债不知道啥时还得完 。1老高在中国是个成功的商人 , 2002年 , 全家投资移民加拿大 , 把家安在温哥华 。 他在温西买下一栋大宅给妻子和独生女茜茜住 , 自己继续做中国的生意 , 太平洋两边飞来飞去 。茜茜在加拿大念完高中后 , 考上了东部的一个大学 , 念了4年都没毕业 , 便在2010年转回温哥华的一个大学继续念经济学 。 就在这年年底 , 21岁的茜茜遇上了真爱——穷 , 但是上进的好青年小方 。那时的小方还是个货车司机 , 在一家华人开的肉联厂打工 。 小伙子意气风发 , 他告诉茜茜 , 自己是从计算机系毕业的(后来小方父亲说 , 他没毕业) , 梦想是开一个自己的公司 。 他还说 , 自己在好多公司都有10%到15%的股份 。相比起富家女茜茜 , 小方的成长经历要复杂得多 。 他父亲是在2003年以难民的身份来到加拿大的 , 等拿到身份后 , 就以“家庭团聚”为由将妻子、儿子和女儿都从中国“申请”了过来 , 一家四口先在多伦多安了家 。虽然方妈妈后来说 , 他们在中国时阔得不得了 , 有好几套房子 , 在多伦多也阔得不得了 , 买了好几栋楼 , 但在2004年 , 方家搬到温哥华的时候 , 小方带着新婚妻子和新生的儿子 , 和父母、妹妹一起租住在温东的地下室里 。随后几年 , 除了还在念书的女儿 , 方家的每个成员都在为生计奔波 。 小方和父亲做货车司机 , 方妈妈做保姆 , 小方妻子生完孩子不久就出去教钢琴——后来不知什么原因 , 小方和妻子离婚 , 妻子带走了小宝宝 。认识茜茜时 , 打工几年的小方已经小有积蓄 , 在2011年7月还给自己置了一套列治文的“城市屋”(就是国内说的townhouse) , 算是完成了阶层跃升的第一步——在温哥华 , 许多西人若没有父母的帮助 , 四五十岁才能混到这个份儿上 。这房子一楼是车库 , 二楼是客厅 , 三楼有3个卧室 , 家具都是小方从Craigslist上买的 , 这个网站像国内的“58同城” , 又像是“闲鱼” 。
茜茜对小方的话压根没核实 , 交往一段时间后 , 她就蹦蹦跳跳地带着小方见家长 。虽然两人的家只隔10多公里 , 可若开车从温西往温东走 , 仿佛穿越了两个世界——温西的独立屋街区 , 绿树婆娑、鲜花盛开 , 路边剪草的老人笑容亲善;车子越往东开 , 路两边越变得破烂 , 没精打采的流浪汉就坐在街边 , 入夜后的人行道上 , 会展开无数的铺盖卷 。 疫情期间 , 温哥华政府花了血本把这里的流浪汉都请去住酒店 , 预防聚集性传播 , 却没料到流浪汉们拿着政府发的钱 , 在酒店里各种嗑药 , 往死了嗨 。 最后嗑药造成死亡率创了历史性新高 , 比新冠的死亡率还高 。见面后 , 小方用自己的能力和才华 , 迅速征服了茜茜全家 。 老高夫妇表示无条件支持女儿的选择 。 或许是见时机成熟 , 几个月后 , 小方才向老高夫妇和茜茜“坦承”了自己那段伤心的婚史 。老高只问:“结过婚 , 那有没有孩子呢?”小方斩钉截铁地说:“没有!”“真的吗?”“确定!”于是 , 小方这“短婚未育”的过去就算翻了篇儿 , 小两口就开开心心筹备婚事了 。这桩婚事的筹备阶段 , 一直是老高一家在买买买 。 老高先给小两口5万加元的现金 , 又送了他们10万加元的手表 。 茜茜的亲友们也纷纷给小夫妻写礼物支票 , 在结婚当天 , 小两口往自家账户上存入了6.3万加元 。2最初 , 小两口将小方的房子做婚房 , 还摆了进屋酒 , 请了好些朋友来玩 。 不过现实生活并非有情饮水饱 , 在温西住惯了“大屋”的茜茜 , 很快就觉得自己住不惯温东的“城市屋”了——毕竟 , 老高的豪宅跟孟晚舟的洋房只隔了几条街而已 。老高见不得宝贝女儿受委屈 , 就带着女儿成天看房 , 过目了二三十套房之后 , 在自家住的那条街隔壁 , “一碗汤的距离” , 看上了一栋售价210万加元的独立屋 。 那栋房子的外表虽然不起眼 , 但房主在内部装修下了血本 , 装修款都顶小方房子的一半价值了 。小方跟茜茜说:“(虽然我们家庭经济状况相差很大 , 但是)我什么都不想要 。 ”还很磊落地跟老高提出:“我和茜茜现在买不起这个房子 , 但是有一天我会有钱买下它 , 不如爸爸来买它 , 放在我的名下 , 这样会帮助我建立商业信誉 , 做生意方便 。 如果以后房价涨了 , 我就按照涨的价格向爸爸买下它 , 如果房价跌了 , 我也按照每年10%的增值来买下它 , 还爸爸的首付 。 ”甚至还说:“我和茜茜可以还按揭 , 就算给爸爸房租了 。 ”老高家信奉“疑人不用 , 用人不疑” , 既然女婿一身傲骨 , 无论房价涨跌都愿意自己扛 , 老高觉得也没道理不同意女婿将房子挂在他名下的“唯一要求” , 就当是“代持财产”好了 。于是 , 房子的首付老高来出 , 房子是小方和茜茜住 , 按揭也由小两口来还 。 老高给女儿转了85万加元 , 小方自己去申请贷款 , 对银行声称:“我月入1.8万(实际上他月薪3000加元) , 我妻子在一家企业工作 , 月入4千(实际上茜茜没有工作 , 这个企业的老板 , 是小方的客户) , 我开着一台奔驰 , 价值9万(这辆车确实他开了一两次 , 不过车主是他岳母) , 首付款 , 我在银行账户有85万 。 ”银行问:“你有债务吗?”小方回答:“没有任何债务 。 ”在加拿大的银行贷款 , 表格的最下方有一行字:“我声明我所说的都是真的 , 如果有假话 , 我承担责任 。 ”申请贷款的人签个字 , 就表示这都是真的了 , 银行也不会喊你去找单位盖个公章 , 找一堆什么证明材料 。 信用社会 , 就是这样 。小方打肿脸充胖子 , 骗了银行迅速放款 , 但茜茜有点发愁 , 跑回家问老高:“按揭办下来了 , 可月供怎么还?”老高二话不说 , 又拿出1万加元 , 贴补小两口去付头3个月的月供 。接下来 , 小方全心扑在事业上 , 扩展自己的公司业务 , 开始频繁指使茜茜回家要钱:2012年9月 , 茜茜跟老高说:“小方需要4万刀(加元) , 钱要不能到位 , 他的公司就要死了!”2012年10月 , 茜茜又回家 , 向父亲又借了4万加元 。2013年2月 , 茜茜说 , 还要再借钱……总之 , 只要小方叫她去跟父亲要钱 , 她就照做 , 至于钱啥时候还、有没有抵押、算不算利息 , 她都不去想 , 在岳父家 , 反而小方总是显得更懂事的样子:“爸爸 , 你借给我的钱 , 我都会每年算10%的利息给你 。 ”宠爱女儿的老高也没多想 , 有时直接说:“你自己到家里去保险箱里拿 , 有2万刀现金在里面 , 先拿着 , 我再安排其他的钱 。 ”后来见女儿总来要钱 , 干脆说:“我已经做好准备借给小高更多的钱了 , 要支持他的事业 。 ”一般茜茜拿了现金 , 都是先存进自己账户 , 再给小方写一张支票 。 就这样 , 陆陆续续 , 小方从岳父家借走了22.8万加元 , 没打过一张欠条 。 一次家庭聚餐 , 老高开玩笑说:“哎呀 , 小方啥时还钱呀?”茜茜立刻排揎了老爹一顿:“人家都说了 , 要给你10%的利息的嘛!公司要运作 , 没钱怎么行?”当然 , 小方并没告诉岳父 , 他“代持”的豪宅 , 已经拿到银行去抵押贷款了 , 套出50万 。 小方喊茜茜去银行签抵押协议 , 茜茜也痛快签了 , 一句也没跟父亲提过 。后来 , 茜茜在法庭上说:“我签字 , 因为我从没有想过我们有一天会离婚 。 ”3有了岳父的资金支持 , 小方的“信用”一下就建立起来了 。 他本来也能干 , 很快在列治文打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 他创办了一个肉类加工厂 , 没过多久 , 这个肉联厂就成了列治文的不少中餐馆的供货商 , 还是一些华人的肉类食品采购地 。列治文的中餐代表了加拿大中餐的最高水平 , 餐厅数量多 , 菜品价格贵 , 生意火爆 , 随便找个小馆子吃碗牛肉面 , 加税加小费 , 也要20加元(折合120人民币) , 还得等位 。 中餐厅利润高 , 进货量也大 , 给他们提供原材料的肉联厂 , 生意自然也不差 。我去过工业区里的两家华人肉联厂 , 进门一个小开间 , 门口停着几辆冷藏货车 , 办公室有巷道连着冷库 , 牛肉、猪肉各种肉制品堆到天花板 。 小开间多半是老板坐的 , 三面都是玻璃 , 方便老板眼观六路——往里看 , 能观察到员工是不是在埋头工作;往门口看 , 能看到顾客是不是要出门、手上提了多少肉;往外看 , 看车子是不是老老实实待在车位上 。这类肉联厂 , 往往有一张白纸贴在墙上 , 写着各种肉类的价格和“只收现金!”不管顾客买多少货 , 都不能刷卡 。 但这并不会减少顾客 , 因为一些只有华人才吃的东西 , 像大肠、蹄子、猪肚、猪板油、火锅肉片 , 只能在这种地方买到 。
推荐阅读
- 老子就是老子
- 正能量|泪目!边关爱情故事甜度爆表,这波狗粮我吃了!
- 人间 | 姑姑36年的中国式婚姻,终于到头了
- 民间借贷|判了,恋人间的这类转账行为,难以认定为借款!
- 《红灯记》永远在人间
- 老子之“道”终于揭秘,人间矛盾必然终止!
- 一个人间真实贴,身高不重要,钱重要
- 团结合作|【每日一习话】团结合作才是人间正道
- 人间 | 离世前,他们对病情一无所知
- 姬安宁:人间正确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