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观|哈啰单车李开逐:在充满厮杀的共享单车赛道,把一手“差牌”打到“第一”

:原题为_上观|哈啰单车李开逐:在充满厮杀的共享单车赛道,把一手“差牌”打到“第一”。
上观|哈啰单车李开逐:在充满厮杀的共享单车赛道,把一手“差牌”打到“第一”
文章图片
上观|哈啰单车李开逐:在充满厮杀的共享单车赛道,把一手“差牌”打到“第一”
文章图片
2015年 , 高级研发工程师李开逐想有些改变 。 大学毕业后一直在知名企业从事软件技术工作 , 15年的积淀让一位新上海人在这个城市生活稳定 , 衣食无忧 , 却也有一点中年焦虑 , 内心会想寻找一些新的可能 。 所以当哈啰创始团队找到李开逐的时候 , 他稍经考虑就以联合创始人的身份加入了其中 。
对于第一次创业的人而言 , 哈啰单车的发展历程是奇迹一般的存在——4年时间 , 哈啰单车在共享单车的丛林中一路“披荆斩棘”逆袭上位 , 目前累计注册用户突破4亿 , 稳居行业第一 。 作为哈啰出行的联合创始人兼执行总裁 , 李开逐依旧保持着工程师般的严谨 , 他会用技术需要解决的问题来区分共享单车1.0、2.0、3.0阶段 , 会向采访人员重复询问某个表述中没怎么听清楚的词语以精确作答 。
“也有运气的成分 。 ”对于成功 , 李开逐这样总结 。 在他看来 , 互联网行业马太效应明显 , 上演的多是“强者越强”的故事 , 像哈啰单车这样从处于第二梯队 , 且是和第一梯队相隔甚远的第二梯队实现逆袭的案例 , 确属少见 。
但回头看 , 哈啰的成功也带着某种必然 , 从一开始 , 他就和共享单车们走了截然不同的两条路——在共享单车竞争最白热化的阶段 , 当大部分企业把资本和精力消耗在抢占一线城市时 , 哈啰单车从二三线城市起家 , 很快就形成与摩拜、小黄车平起平坐之势;当大家用“免费”争抢客户之时 , 哈啰从来都在算收费多少可以达到盈亏平衡让自己活下去;当各家大量投车攻城略地时 , 哈啰依托技术做了两件事 , 一是沉下心做好一把智能锁 , 用极致的体验留住客户 , 二是通过大数据提升共享单车的运维效率 。
上观|哈啰单车李开逐:在充满厮杀的共享单车赛道,把一手“差牌”打到“第一”
文章图片
李开逐
时至今日 , 有些理念一以贯之 。 当天上午9时 , 在一间名叫“牛顿”的办公间内 , 李开逐已经录好了两遍演讲视频 , 工作人员觉得效果可以了 , 但他坚持再录了一遍 。 因为疫情的缘故 , 他需要为即将参加的一场论坛的主题发言做两手准备 , 录了三遍的这场题为“数据智能驱动共享单车3.0时代”的分享 , 乍一听感受不出太大的差异 , 但同样的内容 , 演讲的时间从31分钟精简到了26分钟 。
时间用在哪里 , 会带来不同的改变 。 因为选择了哈啰单车 , 新上海人李开逐变成了哈啰出行的决策者 。 当年的“哈罗单车” , 如今已改名“哈啰出行” , 旗下的哈啰单车已入驻全国360多个城市 , 哈啰助力车已进入全国320多个城市 , 哈啰顺风车已进入全国超300个城市 , 哈啰自主研发生产的哈啰棒途电动车也已经开卖……“哈啰出行的版图在不断扩大 , 哈啰的愿景是一家基于出行的生活平台 。 美团收购了摩拜单车 , 我们未来是成长为美团 。 ”李开逐说 。
被动入局 , 花费大量精力布局精细化运营
上观新闻:你们进入共享单车赛道的时候 , 竞争已经异常激烈了 , 当时为什么会决定入局?
李开逐:对我们而言 , 做共享单车其实是一个被动选择 。 我们团队之前在做智慧停车项目 , 但摸索了一年多 , 一直没找到商业模式 。 由于同属出行领域 , 我们较早就关注到了共享单车 , 当我们的项目面临压力的时候 , 就想到了转型 , 而由于团队真的很喜欢出行领域 , 经过几轮推演和评估 , 认为团队的技术能力可以入局 , 就立即做了 。
上观|哈啰单车李开逐:在充满厮杀的共享单车赛道,把一手“差牌”打到“第一”
文章图片
李开逐
上观新闻:当时心里有把握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