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差评就报警!狗不理并非国企,现老板曾是杂技演员( 二 )

给差评就报警!狗不理并非国企,现老板曾是杂技演员
不久后 , 狗不理集团召开股东会 , 天津同仁堂将其在狗不理集团中43.17%的出资转让给天津市森纳尔餐饮有限公司 , 公司股东由原先的两方股东变成了三方股东 。而天津市森纳尔餐饮有限公司就是由张彦森及其弟弟张彦明控制 。又几个月后 , 森纳尔餐饮有限公司就将其持有的狗不理集团股份转给了张彦森 , 当时的股东会议参加者有张彦森、张彦明和张文忠三人 。 股权转换后 , 天津同仁堂所占有的狗不理集团股份降为39% , 张彦森所占股份上升为43.17% , 狗不理职工持股会所占股份不变 。2006年12月20日 , 狗不理集团股东会决定将狗不理职工持股会持有的17.83%股权转让给张彦森 , 狗不理集团股东变成天津同仁堂和张彦森 , 张彦森所占股份高达61% 。 这次变更过后 , 狗不理职工持股会退出了狗不理股东的行列 。后来又通过一系列资本操作 , 使张彦森在狗不理集团公司的股权一度达到71.4% 。从杂技演员到纵横资本市场 , 不知不觉间天津同仁堂、天津宏仁堂、狗不理集团由国有企业变身家族企业 。 而随着天津同仁堂、狗不理挂牌新三板 , 张彦森已控制3个百年老字号、2家上市公司 , 而这只用了十几年 。为什么张彦森热衷于国企和老字号 , 其实原因也很简单 。 老字号有直接的品牌的优势 , 相比于做个百年企业 , 当然买下来是个好生意 。 尤其是张彦森又擅长资本运作 , 这也客观上提供了可能性 。但狗不理的境况也引发了大众对于老字号的讨论 , 老字号为什么一步步成了“贵、差、旧”典型 。老字号的困境据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约有老字号1万多家 , 分布在餐饮、零售、食品、酿造、医药、居民服务等众多行业 。老字号一方面是一种商贸景观 , 更重要的是一种历史传统文化现象 。以北京为例 , 著名的老字号有全聚德、同仁堂、东来顺、六必居等等 。 不到长城非好汉 , 不吃烤鸭真遗憾 , 使全聚德成为北京的象征 。 而京城民间歇后语 , 如东来顺的涮羊肉真叫嫩、六必居的抹布酸甜苦辣都尝过、同仁堂的药货真价实、砂锅居的买卖过午不候等 , 生动地表述了这些老字号的品牌特色 。给差评就报警!狗不理并非国企,现老板曾是杂技演员
给差评就报警!狗不理并非国企,现老板曾是杂技演员
老字号有他辉煌的历史 , 但是随着市场竞争加剧 , 也面临了种种挑战 。狗不理是老字号在新经济形势的下的一个缩影 。 在吐槽狗不理的过程中 , 大众对于老字号的讨论也逐渐蔓延 。给差评就报警!狗不理并非国企,现老板曾是杂技演员
今年5月11日 , 上市不足5年的狗不理正式终止股票挂牌 , 主动从新三板退市 。当时消息一出 , 换来不是众人的惋惜 , 而是“痛打落水狗”的痛快 , 关于狗不理的吐槽不断 。虽然在财报上狗不理仍然是上涨的趋势 , 但是它没落已经是无法忽略的现实 。据悉 , 2019年狗不理的营收达到1.5亿元 , 净利润2424万元 , 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 不过狗不理的神奇之处在于:越是挣钱 , 就越被痛骂 。本来狗不理就是平民食物 , 一开始价格也是很实惠的 。 狗不理的高光时刻发生在2000年 。那年“春晚”冯巩和郭冬临两人以相声的形式把狗不理花式夸赞了一番 , 狗不理逐渐往“贵”的路上一去不复返 。 不少天津本地人表示突然发现吃不起了 。在狗不理王府井店内 , 一笼包子的价格在50-100元不等 , 几乎是庆丰包子铺价格的6-12倍 。可以说 , 如此的天价包子 , 全靠老字号硬撑着 。狗不理的服务也遭到吐槽 , 服务员爱答不理、表情冷漠、傲慢 。 这在不少其他老字号也能经常看见 。几十年或者上百年的品牌成就了老字号的今天 , 但是像狗不理这样的老字号却在慢慢消耗背后的品牌价值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 狗不理便是在吮吸自己的生命 , 不知道张彦森是否意识到这一点 。另外随着时代的发展 , 老字号的产品单一的情况也越来越明显 , 特殊年代的产品也需要与时俱进 。而提起另一个老字号全聚德 , 吐槽的声音同样到处都是 , 与狗不理被并列谈起 。虽然全聚德活的远比狗不理好 , 但是价格昂贵、服务质量不高等也为消费者所诟病 。全聚德上半年财报显示 , 疫情冲击下全聚德上半年亏损过亿 , 业绩连降三年 。 国有大股东背景下 , 全聚德的日子也不好过 。对于老字号的存在的通病 , 有网友给出了改进建议 。给差评就报警!狗不理并非国企,现老板曾是杂技演员
老字号是历史的产物 , 是对传统技艺和优秀产品的保护与传承 , 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总会有些东西被改进或替代 。根据中国品牌研究院的调查数据 , 我国的老字号企业从建国初期的 16000余家到现在的1600 余家 , 存活的不足10% 。更令人担忧的是 , 在这些为数不多的老字号幸存企业中 , 其中20%仅能维持生计 , 剩下的70%举步维艰 , 能够盈利的仅有10%左右 。老字号的经营者应该清楚只靠吃老本终究是难以长远的 , 创新、与时俱进、优质的服务才是活下去的唯一途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