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寻欢|如何评价古龙小说中“李寻欢”这一形象?

喜欢多情这本书很久 , 出于对古龙对原著的热爱 , 在很多具体细节上 , 我可以说出许多想法 , 观点 , 但忽然要问 , 如何评价李寻欢?李寻欢是什么样的人?一个大罩子忽然兜下来 , 瞬间就懵了 , 不知该如何下笔 。
网上关于李寻欢的争论非常多 , 而我也是蹚过这趟浑水的人 , 已经说过了不少无关感觉只是立场、是非层面上的判断 , 在过多使用评判 , 评价功能后忽然意识到 , 好像已经不会谈感觉 , 也不会抒情了 。 这实在太不符合我的初心了 , 想了想(_) , 有点可怕 。
李寻欢|如何评价古龙小说中“李寻欢”这一形象?
本文图片

其实时至今日 , 我在多情里也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人物 , 可以设身处地将自己现实的处事方式和感受模式与之完全吻合 , 但这并不妨碍它迷住了我 。 它就像是一个并不清晰的符号 , 迷雾中的一种神秘召示——于是情不知所起 , 一往而深 。多情是一个用来遥望的世界 , 里面的每一个人似乎都有不可企及的高度 , 怀有现实中的人无法对等的心结 , 他们把每一种情感放大到极致——这是一种古龙式的浪漫 , 也是一种尖锐的拷问手段 。
跟不少古龙小说一样 , 多情里有着数不清的谜和未作细陈的梗 , 即便是著名的“让爱”桥段 , 也不过寥寥几语 , 当事人各自的想法 , 都根本不曾细述 。 但我想这并非古龙即兴而书未作深究 , 而实是他舍不下另一条完整酣畅的线 , 才留下极为写意的旁支笔墨供人各自理会 。
李寻欢|如何评价古龙小说中“李寻欢”这一形象?
本文图片

小说毕竟不是交响乐 , 容纳不下多声部的混响但却更接近于美术 , 逸笔草草亦可传胸中之丘壑 。 看山不是山 , 饱含深情之作往往最一气呵成也最动人心扉 , 彼时对结构和叙事的理性成全反而会有所掣肘了 。 以情入景 , 以意传形 , 固也有了说不尽的话题 , 意象的凝练 , 也有了挖掘不尽的外延 , 在我看来这也是多情的魅力吧 。
比如李寻欢的出关 , 我总是倾向于去赋予其更多的含义 。 单纯情伤避世似乎不足以让十年关外这一充满失意文人和浪子气质的复杂行为发挥出更大的美学 。 李寻欢本质上是一个从心所欲之人 , 如果不是心之所向 , 他肯定就不会去做 。 若说他是被动的 , 大概只是因为他在总是悬于抉择前的维谷 , 内心的冲突和激荡需要某些契机才能被打破 。
李寻欢|如何评价古龙小说中“李寻欢”这一形象?
本文图片

诚然 , 一个在成长中的人很难毫无困惑地生长下去 , 李寻欢敏感早慧 , 诗剑性情 , 又比普通的江湖人多了一重文人的身份 , 他与古龙笔下的其他主角不同 , 是主动舍弃了庙堂的高华来到江湖之地的 , 这一点与谢晓峰的隐姓埋名 , 颠覆身份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 不过他与谢晓峰又很不同 , 谢晓峰是一个纯粹的江湖人 , 无论是神剑山庄的谢三少 , 还是那个没用的阿吉 , 从始至终 , 他都只是一个在江湖中独立的自我 , 只是从身份的至高点逃到至低点 , 是同一个世界的落差 。 而李寻欢的属性带有更大的社会羁绊 , 这赋予了他更多的精神隐喻 , 也更加增大了个体的逃离性 。
李寻欢|如何评价古龙小说中“李寻欢”这一形象?
本文图片

在很多人眼里 , 李寻欢是有些自伤自怜 , 对天问不公 , 心怀悲愤的感觉 , 但我却觉得他是在流浪中体验流浪本身 。 或者说 , 他把寂寞和孤独酿成了一杯醇酒——浪迹没有终点 , 酒杯又何尝不是故乡呢?
李寻欢心里既不愿意好好做官入仕 , 也不愿意以大侠的身份自立于江湖 , 广传行迹 。 他年轻时虽有成名之念 , 但探花高中之时也是飞刀成名之日 , 人生的顶点已过早地走完 。 对于天才们来说 , 普通人终其一生的追求 , 他们得来的毫不费力 , 那些羁绊世人的名利场 , 在他们眼里 , 也是来去自如的游戏之地 。 而高度 , 便成了他们在世间唯一的求索 。 但这世上又有多少峰顶可供他们攀登呢?
李寻欢|如何评价古龙小说中“李寻欢”这一形象?
本文图片

多情后几章 , 李寻欢曾借用苏轼的台词“一肚子的不合时宜“来自比 , 或许天才如他 , 也不能免去对这俗世的万般眷恋和迷思 , 他出走、再重回故地 , 如此一波三折 , 也许正映射了他内心价值的否定之否定 。 李寻欢是避世的 , 但他的避世情结太过于理想 , 以至于无论身处何地 , 无论自我放逐还是面对现实都无济于事 , 高度的清醒和自觉意识给他的人生带来厌倦空漠和感伤 , “小舟从此逝 , 沧海寄余生” , 他骨子里常伴随有一种若即若离的了无生趣 , 我想这大概不是简单失恋之意可以诠释的 。
上官金虹曾经问过他 , “你本是三代探花 , 风流翰林 , 名第高华 , 天之骄子 , 又何苦偏偏要到这肮脏江湖中来做浪子?”
李寻欢回答说:“想来就来 , 想走就走 。 ”一句任性之词 , 看似什么也没说 , 但或许事实上 , 这就是最确切的回答 。 江湖本不是快意恩仇这样一个简单的命题 , 古龙自己也在反复追寻 , 通过他笔下角色以各种方式和借口 , 出和入 , 来探寻其中的意义 。
【李寻欢|如何评价古龙小说中“李寻欢”这一形象?】李寻欢|如何评价古龙小说中“李寻欢”这一形象?
本文图片

等到李寻欢经历情劫 , 生死劫 , 否定与背叛 , 诸般劫数皆汇为考验武道与生死的最后一战 , 之后的彻底清明无刀无我 , 想必也是真正的脱悟了 。
他悟到了什么的不得而知 , 但我觉得 , 从十年前他在一个人在关外的不毛之地 , 只能跟上帝聊天的时候开始 , 就已经启动了这场漫长的修行 。
当然他最终还是孤独的 , 只是到最后他不已再执着于孤独本身 。
关于李寻欢的爱情和相思 , 我想大约也如木雕一般 , 是面目模糊的 , 自我照见的 , 他对林诗音的感情或许已超越了林诗音本身 , 而手中的木雕 , 大概也只是一个木雕 , 与飞刀相关 , 他把所有的感情、性情与武道合为一体 , 不可拆解 。
李寻欢|如何评价古龙小说中“李寻欢”这一形象?
本文图片

书中的李寻欢 , 个性相当暧昧 , 很多矛盾的气质在他身上毫不违和地相融 , 时间越久 , 他在我心目中愈发只剩下的一道模糊的身影 。 当他在漫天飞雪的归路中载酒独行 , 在暗暗昏灯里醉酒沉睡 , 在红枫落木的深秋里刀抵剑芒 , 他击箸而歌 , 在非此即彼的对决之前摔碎杯盏……一切神秘绚丽的段落和隐约可见的真相编织成长歌一曲 , 既不过分激昂 , 也绝不消沉苦涩 。
于我而言 , 李寻欢就像是真实存在于我身边的人 , 他有着深邃和神秘的底色 , 却又是那样独特鲜明 。
最终 , 千帆过尽 , 李寻欢还是在心底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