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网|服贸会把脉“智慧康养”,北京户籍老龄人口超26%

摘要:老年人服务市场有多大?养老趋向有何变化?智慧康养服务怎么跟上?
解放网|服贸会把脉“智慧康养”,北京户籍老龄人口超26%
文章图片
采访人员昨天从服贸会举办的2020全国智慧康养大会获悉 , 北京老龄人口在常住人口中占比已超过17% , 在户籍人口中比例超过了26% 。 这一庞大群体在健康、旅游、学习、娱乐、健身等各方面都有需求 , 构成一个呼唤更多服务和产品的大市场 。
北京市卫健委主任雷海潮在致辞中表示 , 老年群体是一个大有可为的群体 , 随着国内生活水平、医疗条件越来越好 ,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 , 70岁以前的退休老人在经验、体力、活力等方面都保持着良好的状态 。 “我们可以把60岁—70岁年龄层的人称为‘小老年’ , 这是一个还可以为社会、为公众做出更多贡献的年龄阶段 , 如何服务好这部分银发人群 , 是一个值得思考的话题 。 ”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党俊武指出 , 当前健康经济产业面临的问题 , 主要是老龄社会的健康需求与年轻社会建构起来的健康供给之间的错配 。 应加快培育老龄健康人才特别是关键健康医疗人才 , 全产业实施老龄健康战略 , 加强健康金融和健康医疗保险、长期照护保险制度改革和建设 。 还应加快健康制造业发展 , 如初级健康产品、保健品、药品、医疗器械、高值耗材、智慧养生医疗服务等 , 着力创新服务模式 , 包括艺术治疗、体育治疗、混业经营、场景的建设、线上线下老年健康经济等 , 实现老龄产业的健康化转型 。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会长刘维林判断 , 未来我国的医养结合将从机构向社区居家拓展 , 从单环节向全链条渗透 。 养老产业将打通居家、社区、机构三位一体的养老服务 , 实现三者融合协调发展 。 他说 , 从“行动自由度”来看 , 不同阶段的老年群体对“医”和“养”的需求不同 , 随着身体状况的变化 , 老年人群对医护的需求是不同的 , 需要建设多样化、持续性的医养服务体系 。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已经常态化 , 这对健康养老服务有什么影响?中国人民大学国发院首席研究员黄石松认为 , 疫情催生和加速了远程医疗、照护、监测等产品和技术的应用 , 新业态的变化极大地改变了老年人的旅居方式 , 对老人的旅居、旅游、交流都产生较大影响 。 老龄产业的发展趋势可能向强化老年人的健康自我管理和社会参与、强化家庭成员的义务、强化机构和社区及居家养老的融合发展、强化医养和康养的协调发展、强化智慧技术的康复辅具和机器人等的应用、强化基层社会治理和联防联控等方向发展 。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教授、互联网产业研究院院长朱岩表示 , 康养行业是今年服贸会最受关注的行业之一 , 有着巨大发展空间 。 目前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规模4000亿美元 , 我国为700亿美元 。 全球医疗器械市场增速为2% , 我国为20% 。 发展康养产业是个必然过程 , 工业时代是以货物贸易为代表 , 数字时代则以服务贸易为核心 。 目前康养产业有三个方向值得注意 , 首先是数据透明化 , 原来掌握在少数医疗机构手里的数据 , 正通过数据资产化步伐变成全民“共有财产” , 与土地、资本、技术、劳动力一样都是生产要素 。 其次是可信 , 让参与到医疗生态每个环节的每条数据都变得可信 。 第三是生态优化 。
大会还围绕“医工融合”展开讨论 。 中国工程院院士郑静晨发表了“人工智能时代的医学救援机器人”的主旨演讲 。 他以医学救援机器人为例 , 阐述了人工智能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实践 , 表示医学救援机器人作为医工融合的一个典型实践 , 真的可能成为人类“史无前例的聪明助手” 。
【解放网|服贸会把脉“智慧康养”,北京户籍老龄人口超26%】上海交通大学健康服务创新中心功能医学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何健表示 , “医工融合”听起来比较陌生 , 但融合区别于结合 , 是化学反应 , 两者融合不是1+1=2 , 而可能是1+1=11 , 可以肯定的是 , 这种融合会带来巨大力量 。 这次疫情一定程度上直接推进了“医工融合”发展 , 比如机械手做咽拭子采样、机械手代替护士抽静脉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