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AQA后疫情时代的教育重塑( 四 )


以“云”学习小组为例,学生通过线上学习方式,分小组展开专题研究,包括“良好的洗手习惯可以防控病毒”、 “保持良好生活方式” 、“消毒水对环境的影响”、“校园抗疫解决方案设计” 、“ 5G网络等新基础设施建设”, “携手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等 。 然后,他们用手抄报、绘画、辩论、视频形式,在校园和社区进行广泛传播 。
实践给人们的启示是,能否实现教学与学习内容重塑,关键不在于技术,而在于教育者是否具有时代意识、全球视野、家国情怀与社会责任,以及是否具备将全球教育发展趋势、国家教育战略和自身育人实践相互对接并做出创新设计及付诸常态工作的专业能力 。 在这方面,先行开展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一批实验学校成功经验的确值得借鉴 。
为应对未来十年国家与全球教育发展面临的挑战,首先,十分需要各级政府在继续贯彻落实《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目标过程中,注重实施UN《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有关教育的部署 。 要以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为主渠道,结合抗击疫情有关内容,将该议程中可持续发展目标3、目标6、目标9与目标11作为突出重点,以分别致力于实现“解决疾病传染、形成良好健康生活方式与福祉、”“提高卫生水平、”“形成建造有抵御灾害能力的基础设施”以及“能在灾害处境中具备抵御能力”等紧迫性效果 。
其次,十分需要整个国民教育系统与终身学习体系在全面落实国家教育现代化有关具体目标的同时,注重参照UNESCO-2019报告《可持续发展教育:促进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2020-2030 )的相关倡议,尤其注意强化补充与明确以下紧迫性目标:提高广大公民的抗疫知识水平、免疫力水平、抗病毒水平、身体健康水平,养成可持续生存本领和可持续生活方式,完善家庭与社区公共卫生体系,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与建设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保障全体公民都能实现终生可持续成长和可持续发展 。
又次,十分需要每一位学习者通过线上线下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实践创新活动,自觉增强个人基础健康体能,提高免疫能力与抗病毒能力,养成个人良好卫生保健习惯,培养可持续生存本领和可持续生活方式,保障自身和人类社会每一个成员都具备良好的身体心理健康素质,以及越加全面的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素养 。 惟有人人觉悟起来、行动起来,才能保彰所有学习者在疫情与后疫情时代可持续的成长起来,全民学习的目标才可能最终实现 。
随着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教育之崭新学习内容充实其中,居家学习、线上与线下教育即可被赋予高端的时代精神、高远的全球视野与高尚的人文品位,效果和前景值得期待 。
3.重塑育人目标:培养具备何种素养的人?
重塑育人目标指向的是在培养青少年核心素养过程中,重点关注当今时代发展要求他们具备的崭新价值观与关键素养,以加快塑造新时代社会主义新型国民的精神风貌 。 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穆罕默德.巴拉迪认为,“价值观的重新调整是人类进步的一个不可回避的特征”,调整的方向是,培养诸如人类尊严、尊重、奉献、平等、包容、多元和团结的价值观,进而建立基于如上原则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 这就是可持续发展价值观的核心涵义 。
无论是总结与表彰一批中小学生参与抗疫校园创新实践活动中的部分优秀成果,还是回顾与检阅中国人民在前6个月抗击疫情战场上的全部英雄壮举,都能够使我们汲取到一种新时代价值观的强大力量,并且正在凝聚成一种值得继续弘扬的新的民族精神:伟大的抗“疫”强国精神 。 概括起来,这一伟大抗“疫”强国精神包括五个层面的涵义:
第一、走向生态文明的国家理想 。 追求人与自然和谐,追求绿色发展繁荣,追求热爱自然情怀,是可持续发展的本质要求,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理想目标,更是全国人民付出千难万险与流汗流血代价而希望得到的回报 。继续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更加坚定树立走向生态文明的全民理想, 美丽中国的愿景就一定会早日实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