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偏见理解世界,我们离“乌合之众”有多远?
「你有偏见吗」主笔|陈赛“催产素”又叫“爱的荷尔蒙” 。 关于这种激素 , 我们一般的了解是 , 它与信任、表达、亲社会性有关 。很不幸的是 , 科学家发现 , 它的疗效只发生在那些被你界定为“我们”的人之间 。 当对方是那些被你界定为“他们”的人时 , 催产素反而会让你对他们表现出更多的恶意和恐惧 , 你的攻击性更强 , 而合作性更少 。
荷兰有一项研究 , 实验者设置了典型的“电车难题”——假设你看到一辆刹车坏了的有轨电车 , 即将撞上前方轨道上的五个人 , 而旁边的备用轨道上只有一个人 。 如果你什么都不做 , 五个人会被撞死 。 你手边有一个按钮 , 按下按钮 , 车会驶入备用轨道 , 只撞死一个人 。 你是否应该牺牲这一个人的生命而拯救另外五个人?一般来说 , 人们都愿意以一个人的生命为代价拯救五个人的生命 。 但如果你给备用轨道上的那个可怜人取个名字 , 再给实验对象注射催产素 , 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如果你给那个人取的名字是一个荷兰人的常见名字 , 比如德克、或者彼得 , 实验对象就不大愿意牺牲他一个人来救另外五个人;但如果这个人的名字是荷兰人普遍有敌意的德国名字或者穆斯林名字 , 人们则很轻松地就会做出牺牲他的决定 。这是斯坦福大学生物学与神经科学教授罗伯特·萨波尔斯基在《行为:关于人类最好与最坏的一面的生物学》一书中提到的一个案例 。 在这本书中 , 他想要探讨一个关于人性的根本问题 , 为什么人类一方面可以互相屠杀 , 另一方面又表现出无私的善意?我们本性中的一面注定要战胜另一面吗?
美国生物学家罗伯特 · 萨珀尔斯基“我们vs他们”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章 。 按照萨波尔斯基的说法 , 人类对于异己的偏见深植于旧石器时代的大脑 , 而且极容易操纵 , 这既是件好事 , 也是一件很恐怖的事 。法国人类学家列维-斯特劳斯很早就观察到 , 二元对立(男/女、善/恶、热/冷、保守/自由、人/动物、身体/灵魂、自然/人工培育等)是人类最简单也是最普遍的应对自然界复杂性的方式 。 就社会生活而言 , 最基本的分类就是我们/他们——我们是中国人 , 他们是外国人 。 我们是城里人 , 他们是乡下人 。 我们是中产阶级 , 他们是穷人 。 我们是女人 , 他们是男人 。 我们是好学生 , 他们是坏学生 。 我们是基督徒 , 他们是异教徒…….可以说 , 分类是我们理解世界的基本方式 , 或者说 , 一种认知捷径 。 随时随地 , 我们都可以依据某种哪怕最微不足道的差异创造出“我们”和“他们”来 , 从性别、种族、国籍、阶级、年龄、宗教、到T恤的颜色 。 萨波尔斯基在书中提到过一个最令他哭笑不得的例子 , 《人猿星球》的拍摄现场 , 扮演黑猩猩的群众演员与扮演大猩猩的群众演员在吃午饭会很自然的分成两桌吃饭 。 于是 , 他引用了一句笑话 , “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 , 一种人把人分成两种 , 另一种则是不这样分的人 。 ”
而且 , 大脑在区分我们/他们时 , 速度极其惊人 。 比如 , 以每秒20张的速度给你看一组照片 , 几乎是一闪而过 , 你的大脑也能立刻区分出我们/他们——如果照片里是“他们” , 就会立刻触发杏仁核的反应 , 也就是负责恐惧、焦虑和攻击性的大脑区域 。 给你看一段有人被针扎手指的画面 , 你的大脑会产生“同构反射”(isomorphic reflex) , 此时大脑运动皮层对应手的位置会兴奋 , 进而你的手会握紧 , 好像感受到了对方的痛楚 , 除非这只手属于“他们” 。这就是为什么 , 偏见首先是情绪的 , 然后才是认知的 。 我们关于人和事的看法 , 常常都是潜意识操控的 。 不同的“他们”会引发不同的情绪 , 最常见的是恐惧 。 从进化的角度来说 , 这很容易理解 , 对我们的祖先而言 , 在一个复杂多变、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中求生存 , 把陌生人当作潜在的攻击者 , 而不是善意的朋友来对待 , 显然有更好的生存几率 。恶心是另一种常见的情绪 。 当哺乳动物闻到腐烂之物的味道时 , 大脑的岛叶皮层会触发胃部不适或呕吐反射 , 目的是保护它们远离有毒的食物 。 但人类的情况要特殊一点 , 我们只要想着吃恶心的东西 , 就会有恶心的反应 , 比如想像你自己吞下一只昆虫 , 想像它在你的唇齿之间挣扎 , 你的岛叶皮质也会被激活 。 也就是说 , 想像也能激活你的岛叶皮质 。
更特殊的一点是 , 动物的恶心通常是感官反应 , 但对人类而言 , 不仅是想像生理上恶心的事情会让你反胃 , 想像道德上恶心的事情同样让你反胃 。 这里的问题在于 , 道德越界是非常主观的判断 , 一个人认为“道德越界”的行为 , 对另一个人来说很可能是完全正常的生活方式 , 比如同性恋 。岛叶皮质最主要交流的对象 , 恰恰是杏仁核 。 所以 , 事情的顺序是这样的:一个行为只是不同 , 还是道德越界 , 岛叶皮质先做出判断 , 然后告知杏仁核 , 于是各种应激反应随之而来 。 历史上最残酷的屠杀 , 往往都与这样的应激反应有关 。在我们对于“他们”的评判背后 , 是各种潜在的情绪暗流 , 是我们的认知和逻辑急于跟上情感的自我而编造出来的故事而已 。 从认知心理学来说 , 这也是一种“确认偏误”:我们更擅长记住佐证而非反对自己观点的证据;验证时更倾向于支持 , 而非推翻我们的假设;以及更倾向于用怀疑的态度检验我们不喜欢的结果 。
推荐阅读
- 抑郁了?别怕,能治好!
- 漫谈之世界疫情
- 【世界民族文明史系列】华夏族与华夏诸国6
- 世界小点|好消息,重庆又一条高速复线取得重大进展,为年底开通打下基础
- 世界级大师为广州市民设计“小美好”
- 从广场大妈看到了中国人的幸福感是世界第一
- 探索未来|这3所拥有世界排名第一学科的“非985”高校, 实力毕竟有多强?
- 这位领导世界粮食计划署的人,大家了解吗?
- 叔叔阿姨你们真棒,祝一路顺风,继续环游世界
- 通报来了!这些“世界之最”必须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