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出行|重启快的,滴滴想表达什么?


滴滴出行|重启快的,滴滴想表达什么?
文章图片
滴滴出行|重启快的,滴滴想表达什么?
文章图片

【滴滴出行|重启快的,滴滴想表达什么?】「快的」复活了 。
9月1日 , 滴滴宣布旗下出租车业务升级为「快的新出租」 , 将投入1亿元专项补贴为乘客发放出租车打车券 , 拉动消费 。
几乎是一瞬间 , 围绕在滴滴身上的惊喜和疑问就相伴而来 。 惊喜的是久违的快的和出租车补贴券 , 疑问的是滴滴为何重启快的 。
时间拨回到2012年 , 快的和滴滴先后在杭州、北京成立 , 紧接着双方就开启了围绕出租车的补贴大战 。 这场持续两年烧掉数十亿元的打车补贴竞赛 , 直到2015年二者合并宣告结束 。
随后 , 快的品牌逐渐隐退 , 2016年 , 滴滴又并购Uber中国 , 自此移动出行领域滴滴拨得头筹 。
紧接着2018年 , 滴滴陷入安全事故 。 内部 , 顺风车业务无限期下线 , 整个公司开始「All in安全」;外部 , 美团、首汽约车、嘀嗒、哈啰、高德以及车企开始紧咬出行市场 , 2018-2019年的滴滴 , 俨然腹背受敌 。
随着两年的安全建设 , 滴滴的「安全战事」从攻坚转为常态建设 。 但紧接着的疫情 , 又是滴滴不得不面对的突发遭遇 。
因滴滴并非上市公司 , 无法确定其在疫情中的具体损失 。 但从同类型公司Uber第一季度惨烈的营收数据中 , 可以推测滴滴在一季度也不好过 。 2020年第一季度归属于Uber的净亏损达到29.36亿美元 , 比去年同期亏损金额扩大了近三倍 。
但是 , 疫情并未成为滴滴前进的障碍 。 今年3月 , 滴滴以内部信的形式宣告未来三年的「0188」目标 , 其中1亿日订单量的成绩在半年后已经完成一半 , 8月26日滴滴宣布其全球日订单已突破5000万 。
滴滴似乎又回到了创业初期的发展状态 , 包括这一次重启快的 , 看似意外实际也有一定的考量在里面 。
近段时间 , 滴滴一直在进行业务上的品牌独立 , 包括花小猪、青菜拼车 , 将出租车业务升级为「快的新出租」也是如此 。 只是外界疑问 , 合并5年后 , 让快的品牌重回出租车 , 又推出1亿元补贴券 , 滴滴想表达什么?
快的 , 新生
「快的新出租」的升级早有迹象 。
今年6月 , 滴滴进行了一轮架构调整 。 出租车运营部组织升级 , 下设安全与用户体验部、创新发展部、交易运营部、市场部、商业发展部 。
同时 , 任命石东海为出租车事业部总经理 , 向CEO程维汇报 , 同时兼任普惠产品技术负责人 , 向CTO张博汇报 。 事业部负责人直接向程维汇报 , 意味着出租车业务在公司体系中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加 。
资料显示 , 担任出租车事业部总经理的石东海 , 是一位快的老人 。 石东海2015年加入快的打车 , 任出租车技术负责人 , 滴滴与快的合并后 , 历任代驾、品质出行事业群及普惠出行事业群等产品技术负责人 。
在滴滴内部 , 类似石东海这样的快的老人还有不少 , 包括网约车平台公司CEO付强 , 以及负责公众沟通的副总裁李敏 。
付强2014年加入快的打车 , 任区域运营总监、副总裁职务 。 滴滴快的合并后 , 付强历任代驾事业部总经理、网约车公司CEO 。
一个有趣的事情是 , 如果网约车和出租车在滴滴内部竞争 , 就刚好是这两个老快的人带领的业务在竞争 。 而鲜为人知的是 , 滴滴重启快的品牌的想法正是由这些老快的人提出 , 这一点在很多强势互联网文化的公司中都非常少见 。
而恰恰是这种不多见 , 才反应出滴滴企业文化中「包容性」的存在价值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