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年京城书生目睹满城怪象便知清兵与义和团必败( 二 )


我又问:“兄弟伤亡可多?”他说:“‘勇’(练勇 , 指清兵)不多 , ‘拳’(指义和团 , 当时称义和拳)比较多 , 如今他们不打了 , 把活都推给我们了 。 东交民巷不过二百多洋毛子 , 其余多是教民充数 , 也没有火炮 , 多说不过两百条洋枪 , 弹药也不济 , 可枪法尤为准 , 不少‘拳’是被击中面部而死 。 ”我再问:“若洋兵援兵打来 , 凭借董大人(董福祥)的武卫军和十余万‘拳’能否拦住 。 ”他苦笑 , 摇头不语 , 我没再问 。 他要我从东安门绕御河桥走一圈 , 我便去了 , 这才发现到处是死尸 , 根本无人掩埋 。 有些无头、有些无腿、臭气熏天 。 问了才知 , 这些人都是二毛子和洋人 , 还有跟水队交火后死了的义和团 , 都丢在了这里 。 另外义和团跟清兵也经常起摩擦 , 动不动就干一架 , 死了的人 , 若是没人收尸 , 也都丢在这里 。我见此景甚残 , 又见其中有“洋妇”和“洋孩”尸体 , 自知洋兵若见到这一幕 , 势必要杀人报复 , 到时候便会血流成河 。庚子年京城书生目睹满城怪象便知清兵与义和团必败
隔天 , 在街上遇到几个推车的 , 车上满是“水菜” , 我问谁家坐筵?那几个车夫说是给东交民巷送去 , 我问不怕义和团么?他们说这是上面差遣的 , 打仗归打仗 , 但不能断了洋人的吃喝 。 以往是晚上朝里丢菜丢米 , 现如今白天直接送 , 义和团知道也不会拦 。 运到民巷 , 只需用竹竿儿挑着白布一晃 , 洋人就开门 。我将此事对老师说 , 老师大怒:“又打又送吃喝 , 这不是自相矛盾么?自古两国交兵不斩来使 , 杀了人家的使者又买好 , 这是什么道理?既然要打 , 总得把他打下来啊 , 如此别扭 , 这不成了里应外合了么?”又过几日 , 满街都是红黄箍头的义和团 , 我知道将有大事 , 于是去找哪位管带朋友 , 架子上的炮已经撤走了 , 他说洋兵已经从天津过了杨村(武清) , 老帅和炮兵都走了 , 我们也要走了 , 这里守不住的 , 消息没往外传 , 大多数义和团根本不知道 , 快些逃命吧 , 洋兵一到鸡犬不宁 , 现在不要顾及别人了 , 自求多福了 。庚子年京城书生目睹满城怪象便知清兵与义和团必败
我迅速回家 , 通知师友和邻居 , 让他们快跑 。 结果多数人不信 , 我也顾不得别人了 , 带家人往西城跑 , 结果到了西门被义和团拦住 。 我看到前面在修筑工事 , 义和团和清兵用土筐往城墙上搬运砖头、石灰、草灰等物 。 石灰、草灰 , 为眯敌人双眼之用 , 石头砖块作为武器 , 明明有洋枪洋炮不用 , 偏偏用这些几百年前的法子 , 不败等什么?隔日 , 炮声隆隆 , 洋兵进城 , 我已经不怜惜生命 , 出门观看 , 方知天地已变 。陋文一篇 , 就此打住 。 本文内容参考自清末文人齐东山所撰《庚子见闻录》 , 上述为“拳乱”一节 , 联军进城后的情景留作改日写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