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逝世120周年 | 他如何影响了战后的法国哲学?( 三 )
《尼采与哲学》第一章以“悲剧”为题 , 清理尼采的悲剧哲学、悲剧文化和悲剧思想 。 德勒兹指出 , 尼采悲剧的要义 , 是肯定多元和多样的生命 , 反对哲学史上以苏格拉底、基督教、黑格尔为代表的否定生命的倾向 。
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将本质与表象视为哲学中最重要的二元对立:现实世界是表象 , 瞬间即逝 , 无足轻重 , 永恒本质只有在这表象的背后 , 在另一个世界才可寻得 。 既然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 超越生命求真理 , 于是生命成为虚假表象的代名词 , 只有非难作为表象的生命 , 才能走向作为本质的彼岸世界和终极真理 。 基督教呢 , 作为柏拉图主义的一种变形 , 弄出一个“原罪”的概念来 , 在生命的源头就烙上罪恶印记 , 让人感到“内疚” , 自愿接受惩罚 , 承受苦难 , 不如此不可以赎清罪孽 , 不如此不能升入天堂 。 “内疚”、“罪与罚”、“痛苦的内向化” , 德勒兹说 , 通通是基督教的新发明 。 而黑格尔的苦恼意识 , 在他看来 , 也是内疚意识的翻版 , 至于否定之否定 , 更是将一和多施予辩证的综合 , 巩固统一和本质的首要地位 。 对于黑格尔的辩证法 , 德勒兹不以为然 , 认为它“并未意识到诸种力及其本质与关系所由生的真正因素” 。 尼采的路数与上述三种倾向恰好针锋相对 。 他反对否定生命 , 要求肯定生命 , 甚至要求肯定生命中的痛苦 , 肯定多样性、生成和差异 。
从黑格尔到尼采 , 不是德勒兹一人的转向 , 而是法国哲学的一个大转向 。 正如凯尔纳和贝斯特所言 , 由于“人们对左派的厌恶 , 以及1968年五月事件中包含的政治力量的复杂性” , 当时整个法国思想界出现了背离马克思主义 , 寻求马克思、黑格尔、辩证法之替代物的倾向 。 这个转向 , 名之为“新尼采主义”也好 , “尼采的复兴”也好 , 虽然不是德勒兹一人的独角戏 , 却实实在在是以他与福柯为先导 , 为领唱的 。
德勒兹用了一整章的篇幅来谈“批判” 。 头一节便是“人文科学的改造” 。 这雄心勃勃的标题 , 说明德勒兹一早就怀抱鸿鹄之志 , 要依凭尼采来改造法国哲学甚至人文科学 。 一讲批判 , 我们很自然会想到康德 。 事实上 , 《尼采与哲学》问世不久 , 德勒兹紧接着就出版了一本小册子 , 名叫《康德的批判哲学》
(La Philosophie Critique de Kant)
。 显然 , 康德也令德勒兹着迷 。 不过 , 着迷归着迷 , 德勒兹仍然认为康德的批判不够彻底:它质疑了传统的理性、灵魂、上帝和世界等概念 , 却依然给真、善、美留出了一方不可触碰的圣地 。 基于这个认识 , 德勒兹指责康德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批判:“他把批判当成一种力量 , 认为它应该针对一切企图占有知识、真理和道德的要求 , 却并不需要针对知识、真理和道德本身 。 全面批判就这样变成了妥协的政治学 。 ”德勒兹指出 , 康德作为这些价值的臣服者 , 把价值移出了批判领域 。 真正将批判贯彻到底的是尼采 。 那么批判的任务在尼采那里是如何实现的呢?通过系谱学的方法 , 德勒兹说 。
推荐阅读
- 中新网|考古学家谭维四逝世 曾主持发掘曾侯乙墓
- 考古学家谭维四逝世 曾主持发掘曾侯乙墓
- 湖北省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原馆长谭维四逝世 曾主持发掘曾侯乙墓
- 上观|巴金逝世15周年 画册《巴金的世界》开启朵云书院“首发上海”系列
- 军事|原武警部队黄金指挥部副主任严焰南少将逝世
- 医生|毛主席逝世时,江青扑在主席遗体上痛哭着说:医生你们快救救主席
- 原武警部队黄金指挥部副主任严焰南少将逝世
- 戴伦·|从小习武,曾拜甄子丹为师,拍戏打昏洪金宝,44岁在家中逝世
- 澎湃新闻|书画家、原国家体委宣传司司长吾如仪逝世,享年90岁
- 澎湃新闻|京剧《红灯记》李玉和饰演者钱浩梁逝世,享年8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