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单季新增2800万用户,市值7000亿美元的阿里,该不该焦虑( 二 )


老对手 , 新对手
阿里并非没有挑战 , 特别是通过以自营、收购、合并的方式 , 拓展了数条新的业务线 , 阿里成为规模庞大的“经济生态体” , 边界不断扩展 , 和外部世界关系不可避免地发生变化 。
拼多多用低价和补贴占领下沉市场 , 如今靠百亿补贴进入五环内 , 用户体量突破6亿 。
京东调整数月后重新回到上升轨道 , 最新一季财报发布后 , 1135亿美元的市值创下新高 。
在本地生活战场 , 美团在外卖领域占据超过一半的市场份额 。 阿里铆足了劲要跟美团打一仗 , 蚂蚁金服CEO胡晓明兼任本地生活公司董事长 , 支付宝向数字生活服务转型 。
老对手腾讯野心勃勃 , 想通过小程序、微信小商店扩大在电商市场的存在 。
随着技术的演进 , 中国电商已经从“人找货”进入“货找人”的驱动模式 。 这个问题 , 电商APP和短视频APP , 都发现了 。
短视频巨头抖音、快手开始跨界 , 试图通过直播电商切走一块蛋糕 。
看上去 , 这又是一场拔河比赛 。 当“流量森林”向商业平台发起挑战 , 老大哥阿里面临着严峻的一次考验 。
商业领域的激烈竞争 , 在张勇看来 , 非但不是坏事 , 反而是一种幸运:“你必须时刻醒着 , 睡觉也得睁着眼睛 , 你必须不断去学习、创新 。 最怕的是独孤求败 , 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是不可以被超越的 。 ”
无论是PC时代 , 还是移动互联网时代 , 阿里从来不是一个流量大户 , 却是变现效率最高的平台 。
电商始于流量 , 又不仅仅只是流量 。 如果手握流量就能玩转电商 , 腾讯早就一大独大 。 在美国也一样 , 如果只讲流量 , Facebook和Google的流量应该比Amazon大很多 , 但实际上Amazon市值是Facebook的两倍 。
历史经验已经表明 , 流量平台自建电商从来就没成功过 。 光大证券认为 , 电商平台的竞争优势从来就不是流量生产 , 而是高效的流量变现效率 。 电商平台需要投入大量资源进行基础设施建设 , 包括风控、客服、供应链等后台体系的建设的难度远高于前台流量运营 。
电商是很专业的事情 。 说到底 , 流量是浅表的 , 但商业需要深耕和耐心 。
据《晚点LatePost》报道 , 今年上半年 , 阿里经历了一系列密集的调整 。 旗下大润发、飞猪、菜鸟、阿里大文娱等多个业务高层变动 。 再到砍掉一些海外产品 , 一系列的排兵布阵 , 似乎预示着阿里将投入一场更大的战役 。
2800万新增用户来自哪? 当下 , 阿里需要坐镇的核心战场有三个:一个是以“淘宝+天猫”为首的电商战场 , 另一个是以“饿了么+口碑+支付宝”主打的本地生活战场和以“天猫超市+淘鲜达+盒马”为首的同城零售战场 , 最后一个则是以淘宝直播为主的内容战场 。
面对行业对手的追逐 , 阿里手里的牌重新进行了梳理 。
手淘主打丰富 , 为流量大本营;天猫的心智为品牌主阵地 , 主打消费升级;聚划算主攻品牌货下行;特价版主攻工厂货上行 。
如果说聚划算 , 更多是牵制拼多多借百亿补贴进入五环内 。 淘宝特价版的推出 , 则让阿里不再摇摆 。
下沉战法正变得清晰 , 聚划算继续负责压制拼多多的“上攻” , 而淘宝特价版则接过C2M的大旗 , 开始“下压” 。 一上一下 , 形成“钳形攻势” 。
本次财报 , 首次详细提到了淘宝特价版:今年3月上线后 , 吸引了超120万产业带商家入驻 , 平台帮助外贸转内销 , 用性价比的商品串联起消费者 。 淘宝特价版用了100天实现4000万的移动月活 , 对比拼多多 , 用了21个月才到这一数字 。
本季度 , 阿里中国零售市场移动月活跃用户增加了2800万 , 这些流量来自哪里?
除了下沉市场的努力 , 本地生活和同城零售开辟的近场生意也到了收获期 , 财报显示 , 餐饮外卖的新增消费者中约有45%来自支付宝 。 升级后的支付宝和手淘、饿了么APP协同下沉 , 寻找新的增量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