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界|王拥军就任天坛医院院长,他写的第一份病历,曾被主任扔出窗外( 二 )
接手之后 , 王拥军先从学科建设入手 , 把医院的会议室改成临床研究中心 , 把医院的招待所改成脑血管中心 , 2001年就建立了国内第一家标准化卒中单元 。 2002-2005年完成了“北京市组织化卒中防治系统”的研究 , 在全国展开卫生部中国卒中中心培训项目的研究及实施 。 2006年以来重点从事脑血管病转化医学和脑血管病医疗质量促进;主持成立卫生部脑血管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 , 启动脑血管病诊疗技术规范化应用“金桥工程” 。
在王拥军的带领下 , 北京天坛医院如今早已立在国内神经病学领域的金字塔尖 , 他曾经向首都医科大学的尚校长保证 , 在他退休之前 , 会努力保住天坛医院第一的位置 。
把医生分成四类
在王拥军眼中 , 医生可以分为四类 。
最低级的是不合格的医生 , 或者是培训中的医生 , 他以自己为例 , 当年他大学刚毕业 , 病历被主任扔了出去 , 那时候的他就是不合格的医生 , 因为还不能保障患者的安全 。
比不合格医生再高一个段位的 , 是合格医生 , 能够按照指南、按照教科书和上级医生的指导循规蹈矩的看病 。
更高一个层次的医生 , 王拥军称之为优秀的医生 , 能从临床中总结经验 , 能个体化的进行诊疗 , 这样的医生的患者预后也往往比别的医生更好 , 每个患者都希望遇到优秀的医生 。
而在王拥军的名单中 , 排在第一的是卓越的医生 。 除了能为患者解决好问题 , 还能创造新的理论 , 新的治疗方式 , 新的学说 , 让更多的病人获益 。
他表示 , 中国现在有很多优秀的医生 , 但是缺乏卓越的医生 。
未来的中国医疗要“强基层”
王拥军一直记得 , 2006年10月29日的那天傍晚 , 他一个人坐在家里的落地窗前 , 没有开灯 , 紧张的等待着2012年的“世界卒中大会”举办地的票选结果 。
然而最终的结果让他十分失望 , 北京没有能够获得主办权 , 一位德国教授告诉他 , 虽然北京的会议条件很好 , 但中国脑血管病研究的成绩却不为世界所知 。 那天晚上他一夜没睡 , 他一直在思考如何让中国跟世界走在同一起跑线上 。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科技创新对健康的支撑作用描述 , 让王拥军感同身受 , 因为没有新的科技手段 , 没有新的研究 , 没有新的证据 , 脑血管病的防控永远在困惑中打转 。 所以他在演讲中呼吁 , 更多的卓越的医生去参与研究 , 找到新的治疗方法 , 使中国的1100万脑血管病人早日摆脱痛苦 。
王拥军对《“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第二点体会是 , 未来的中国医疗要“强基层” , 因为大多数病人都在基层 。
有一年王拥军和同事到了甘南 , 他们在当地一家养老院里待了整个下午 , 分别问40位老人 , 知道自己的血压吗?但没有一个人知道 。 这些老人平均年龄约70岁 , 从未量过血压 , 也不知道自己会有脑中风的风险 , 甚至都没听过这个词汇 。
经过检查 , 王拥军发现有5位老人脑子里已经出现了病变 , 未来几年可能会得中风 。
有个姓王的老人 , 王拥军至今还记得他的样子 , 整个下午 , 他走到哪里老人跟到哪里 。 当他坐中巴车离开时 , 他坐在最后一排 , 回头看见老人在跟着车跑 。
王拥军说那时候他心里非常难受 , 他知道基层这些高危人群多么需要去关注 , 所以“强基层”对于实现“健康中国”非常非常重要 , 这不仅是口号 , 更需要行动 。
来源:医学界
作者:田栋梁
校对:臧恒佳
责编:潘颖
推荐阅读
- 医学界风湿频道|溃疡在特殊部位,这种类型的白塞病如何诊断? | 指南时间
- 医学界心血管频道|QRS波差这么多,竟是同一种疾病!
- 医学界药学频道|外伤就要打破伤风吗?必须24h内注射吗?大多数医生都错了
- 医学界肿瘤频道|七夕情人节:血液科单身医生该怎么过?攻略来啦!
- 医学界风湿频道|治疗骨关节炎,双膦酸盐“发力”了|一周风云
- 医学界心血管频道|4张图表,帮你搞定长期抗凝的出血问题!
- 医学界内分泌频道|专家解惑:痛风患者需要终身服药吗?| CSE 2020
- 医学界风湿频道|CKD+CVD?基层医院也能双管齐下、强力治疗
- 感知山东|感知山东文化长廊||刘拥军诗词赏析(48)
- 医学界内分泌频道|优行关爱,家属关注,一起管理糖尿病!|周智广教授专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