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备胎上位史
几天前 , 彭博社(Bloomberg)和富士康之间打了个小口水仗 , 喜欢搞大新闻的海外媒体老师们发了篇报道 , 总结一句话就是“富士康跑了”;而富士康当即发文澄清 , 指责彭博不实报道 。关于富士康的传言不止一次了 , 早在2019年6月 , 就有消息称富士康高管表态“iPhone四分之一的产能位于中国之外 , 如果美国市场有需求 , 可以转向美国” 。 随后 , 富士康通过公众号各种澄清 。讲真 , 富士康对于大陆就业改善 , 还是做出过贡献的 。 而今 , 其实不管它有没有说过什么话 , 会不会离开大陆 , 带来的影响 , 就是杨坤老师的那首歌:无所谓 。而这种底气 , 并不是鲁莽 。 大陆的电子产业不断提升 , 实力已非五年前 。就以立讯精密为例 , 过去十几年 , 公司完成了从单品到多品的扩展;今年7月还成为了大陆首家iPhone代工厂 , 从富士康小跟班成为了富士康“备胎” 。2020年6月 , 立讯精密市值已经超过富士康母公司鸿海 。 截至7月20日收盘立讯市值达到3889亿元 , 比富士康(工业富联)的3038亿元高出28% 。
立讯精密 , 昔日富士康的拥趸 , 正逐渐向另一个“中国鸿海”的目标挺进 。
如果总结立讯的成功 , 一半归功于中国电子产业的黄金二十年 , 那么另一半则要归功于对富士康的像素级模仿 。到底有多像呢?立讯掌舵人王来春曾经是富士康的第一位内地女课长;立讯的早期投资人之一是郭台铭弟弟;立讯创业前十年几乎一半订单来自富士康;立讯早年的车间中到处贴满“走出实验室 , 没有高科技 , 只有执行的纪律”、“错误并不可怕 , 可怕的是一再犯同样的错误”、“不懂就要问 , 想要保住面子的人 , 最后连里子都会输掉”等郭台铭金句……但这些其实都是表面;能够成为内地版富士康 , 选对了连接器这条可攻可守的赛道 , 才是立讯成功的基础 。立讯创业初期 , 连接器起家的鸿海已经成长为世界级电子代工厂 , 虽然连接器业务仅占其总收入的 5% , 但却为鸿海创造出了高达 20%的净利润 。背后的核心原因在于 , 连接器作为是电子终端中用于实现信号传递与交换的基本元件单元 。 是所有电子产品中必不可少的零部件 , 更是整个电子产业价值链中仅次于半导体和PCB的存在 。连接器本身的下游应用十分分散 , 机械、交通、制造、航空等多种领域的连接器产品型号加起来有几百万种之多 。 即使成为这个产业的世界级巨头 , 也最多能够覆盖几十万或者一百万种型号 。 可以说 , 连接器本身是一个具备高度定制性的轻资产行业 。这就导致 , 市面上一般的连接器价格不容易陷入同质化的产能大战 , 更少出现半导体或者面板这样的周期性产能过剩、价格波动 , 自然 , 也就为新进入的企业留下了足够广阔的长尾市场 。不过 , 市场机遇大 , 并不意味着门槛就低 , 要想做好连接器的生意 , 还得修炼好精密制造以及管理的内功 。要知道 , 连接器虽小 , 但要想做好 , 却必须在各种极端温度、湿度以及外力之下 , 依然能保证成百上千个触点每一个都能稳定工作起码五年 。 这对企业的精密品质管理、研发能力都提出了非常严苛的要求 。此外 , 与市场分散伴随而生的 , 还有连接器产业迭代周期快 , 产品生命周期短的特性 。 一般来说 , 在电子产品中 , 一代产品 , 一代芯片 , 一代连接器 , 如果绑定苹果 , 产品可以有一年的生命周期;而如果绑定小米等国产品牌 , 厂商就必须跟随下游终端厂商的步伐 , 做到两三个月就进行一次产品迭代 。 如何进行生产管理以及成本控制 , 就成了这一过程中的技术活儿 。也是因此 , 一个成功的连接器企业 , 往往也是精密制造以及成本管理内功的一流玩家 。
并购 , 对于许多企业来说 , 目的往往是做大营收、获取技术、甚至讲一个转型的故事 , 因此往往规模庞大 , 在资产负债表上留下一项巨大的商誉 , 最后成为财务炸弹 。但立讯的并购 , 数量虽多 , 却几乎从不暴雷;金额不大 , 却总能赚到翻倍 。 因为收购有形资产只是一个虚招:借此切入新的客户 , 获取新订单 , 才是立讯的核心目标 。作为立讯的师傅 , 鸿海(富士康)对这一套再熟悉不过 。2003 年 , 鸿海收购芬兰艺模成功获得诺基亚订单 , 收购摩托罗拉奇瓦瓦厂成功获得摩托罗拉订单;2008 年收购 Sanmina-SCI 在美国、匈牙利和墨西哥的工厂 , 鸿海获得 HP、IBM、联想等重量级客户;2009 年收购 Sony 代工厂 , 鸿海借 Sony 这一世界消费电子巨头进入电视代工市场……可以说 , 鸿海(富士康)能成为如今的巨无霸 , 主要靠的就是并购带来的大客户扩张 。 老师将标准答案写在了黑板上 , 立讯只需要把答案原封不动地再抄一遍 。那谁才是电子产业里最有钱的大客户?非苹果莫属 。 2011年 , 立讯通过收购联滔电子股权 , 顺利切入苹果平板电脑连接器产业链 , 一举和苹果搭上了线 。为实现风险对冲 , 同年 , 立讯又以6~8千万元并购科尔通讯 , 顺势切入华为供应链;2016年之后 , 随着国产手机四巨头的崛起 , 立讯与国有手机厂商的关系日益密切 。切入了苹果、华为两大手机霸主供应链后 , 立讯又开始密集收集汽车市场的门票 。2012年立讯并购福建源光电装有限公司55%股权 , 由此收购切入日系汽车电子产业链 。 2013年 , 立讯又收购德国SUK , 切入汽车精密塑胶件领域 , 拿到优质德国客户的供应商资质……
推荐阅读
- 刘元春:要解决双循环短板行业要有备胎方案
- 新人上位好猛
- 富士康打工妹 用十年逆袭成了苹果代工厂老板
- 若微软“断供”!国产“备胎”能顶上吗?专家
- 典型的下位法违背上位法
- 富士康正在转战印度
- 华为备胎联发科转正
- 手机|荣耀Magic 3或搭载骁龙865 Plus处理器,天玑1000+或成“备胎”?
- 中年|别人官宣怀孕被祝福,但她官宣却惨遭谩骂:小三上位没啥好恭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