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客岛:别搞错!“国内大循环”不是封闭“内循环”( 二 )

侠客岛:别搞错!“国内大循环”不是封闭“内循环”
北京望京的一处商业街(图源:新华社)4、侠客岛:中央提到要“通过繁荣国内经济、畅通国内大循环为我国经济发展增添动力” 。 虽然中国的中等收入群体数量一直在扩大 , 但很多人有现实顾虑 , 比如在住房、子女教育、医疗上的负担仍比较重 , 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口收入不高 , 疫情也导致失业率提升、中小企业面临巨大冲击 。 这种情况下 , 消费能有效提振吗?具体有什么办法?彭文生:提升居民消费能力 , 关键在于提高收入水平 , 增加工资在分配环节的占比 。以往的增长模式 , 不同程度上抑制了百姓的消费潜能:出口拉动的驱动方式 , 往往需要压低工人工资 , 以提高产品竞争力;基建推动型的财政扩张 , 必然强化了政府在收入分配中的作用;房地产为主的投资驱动也会挤占居民的其他消费 。拉动内需的措施 , 可以分为短期、中期、长期三种 。短期措施可以降低私人部门对未来收入的不确定性 , 刺激当下的消费、投资 。 比如 , 采用临时性的超常规财政刺激措施 , 如临时性降低增值税(一年后恢复) , 以此提升消费者对商品价格将会上涨的预期 , 发放有时效性的非必需品消费券等 , 这些都能激发当下消费 。中期措施主要着眼于财政、货币政策 。 两个维度上的导向值得关注:一是横向方面注重结构影响 , 精准滴灌 , 引导社会资源支持实体经济 , 关键是保民生、保就业;二是纵向方面强调跨周期设计和调节 , 避免短期需求刺激以加剧中长期失衡为代价 。这两个维度都要求坚持“房住不炒” 。 扩大内需不能靠拉动房地产需求 , 因为房价和信用相互促进 , 短期看起来似乎扩大了内需 , 但高杠杆风险不可持续 。长期措施方面 , 结构性改革非常重要 。 尤其需要限制垄断、鼓励竞争 , 继续推进劳动友好型数字经济发展 , 进一步加大对中低收入者的转移支付 , 特别是针对疫情冲击的救助 , 推动增值税改革 , 降低中低收入者的流转税税负 。侠客岛:别搞错!“国内大循环”不是封闭“内循环”
(图源:人民网)5、侠客岛:大家都很关注新的经济增长动力 。 一个现实难题是 , 中国还在背负既往的发展包袱 , 同时 , 新兴产业面临技术压力 , 尚未形成规模优势 。 一些人认为 , 新兴产业尚不足以“挑大梁” , 传统基建一段时间内恐怕还是经济发展引擎 , 房地产刺激经济的办法万不得已时还是得用 。 对此您怎么看?刘元春:新的增长引擎系于创新驱动 。 中国的创新驱动战略在过去10年已经打下了良好基础 , 创新环境和创新主体都得到了提升和增强 。 中国的世界500强企业和独角兽企业不断增多 , 全球专利研发数目也稳步抬升 。 只要进一步落实创新发展战略 , 破除制度瓶颈 , 比如打通妨碍市场配置资源机制体制上的问题 , 新一轮改革红利就能显现出来 。但创新驱动必须解决核心技术问题 。 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 , 一定要靠自己在体制机制上进行全面创新、全面改革 , 将资源真正集聚在基础性研究领域 , 同时打破核心技术卡脖子的现状 。 中国已经有以国家主导的大规模研发投入 , 这是很好的产业基础 。此外 , 我们有超大市场 , 且有足够韧性 , 能够培养优质的内生创新路径 。 虽然这两年我们会经历艰难过程 , 但这正是摆脱一些西方国家技术封锁的必要关口 。 在这方面 , 我们不必妄自菲薄 , 要有战略定力 , 把产业发展规划一步步落实到位 。从历史上看 , 任何一个新兴大国 , 必须突破技术崛起的瓶颈 , 自我技术创新体系的构建是大国崛起的关键;大国经济必然以内需为主体 , 这是大国发展的一个规律;贸易战、技术战 , 也是大国博弈的必经之路 。因此 , 不用对小的时点和波折进行过度解读 。 从大历史的角度看 , 中华民族复兴势必要冲破西方一些国家的封锁打击 。 我们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 把我们的新发展格局真正开创出来 。采写/云中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