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打破“刚兑”!银行理财发力转型( 二 )


《办法》发布当月 , 银保监会批准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设立理财子公司的申请 , 拉开了理财子公司批准设立的序幕 。 2019年6月3日 , 我国第一家理财子公司——建信理财有限责任公司在深圳开业 。 截至目前 , 已有14家理财子公司正式开业 , 最近的为6月29日开业的渝农商理财 , 这也是全国农商行及西部地方银行首家开业的理财子公司 。
“各家理财子公司开业以来 , 在品牌与客群建设、母子公司统筹协同机制、销售渠道拓展等方面有诸多好的研究和尝试 , 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 。 ”建信理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刘兴华表示 , 理财子公司是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成果 , 有鲜明的银行系资管特色 , 风险防控体系与防控能力和银行一脉相承 。 在他看来 , 通过母子公司统筹协同 , 理财子公司能够依托银行的网点与客户资源构建渠道优势 , 并运用金融科技提升数字化经营能力 , 实现精准营销以及组合管理能力提升 。
但需要看到的是 , 资管新规出台后 , 禁止多层嵌套 , 打破刚性兑付 , 银行理财子公司在政策上受到了更多限制 , 如何获取稳定高额回报是摆在理财子公司面前的难题 。 “目前理财子公司尚处于探索时期 , 在产品线布局时 , 往往受到投研、运营管理等方面的掣肘 。 ”招联金融有限公司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 , 在投研方面 , 理财子公司在固收类资产投研方面继承了银行优势 , 但权益类资产的投研能力和大类资产配置能力亟需提高 。 在运营管理方面 , 净值型产品与预期收益型产品在运营管理方面存在显著差别 , 理财子公司的投顾平台、产品销售系统、投资交易系统、风险监控系统、估值和会计核算系统等均面临重塑 。
刘兴华也坦言 , 资产管理的核心是“募、投、管、退” , 理财子公司在“投”的方面存在提升空间 , 还需进一步提升投研能力 , 建设专业化人才队伍 , 打造布局完整、特色鲜明的产品体系 , 构筑长期核心竞争力 。
“1元理财”吸引更多客户
理财子公司的出现 , 降低了银行理财的门槛 。 《办法》明确指出 , 理财子公司不再设置理财产品销售起点 , 不强制要求个人投资者首次购买理财产品进行面签 。
分析理财子公司已发行的产品可以发现 , 投资起点为1元的个人产品占比超过四成 , 机构产品近六成 , 积极顺应了银行理财“1元时代”趋势 , 抓住了“长尾”客户群 。
但想要留住客户也非易事 。 一位银行理财经理告诉采访人员:“一边是银行理财产品收益越来越低 , 一边是各机构竞争客户 , 再加上部分客户不太接受净值型产品 , 总之挺难的 。 ”
在业内专家看来 , “难接受、慢接受”也是源于思维惯性 , 毕竟预期收益型产品已推行多年 , 且两类产品的差别很大 。 比如 , 在产品收益判断上 , 净值型产品没有预期的投资收益 , 仅有业绩比较基准 。 业绩比较基准是产品管理人根据市场环境、投资能力、策略配置等因素设定的一个比较基准 。 但预期收益型产品通常在发行时设定一个预期收益 , 到期按照预期收益兑付本金利息 。
与预期收益型产品相比 , 净值型产品不存在刚性兑付 , 投资收益除缴纳管理费等费用和超额业绩提成外 , 盈亏都归投资者 。 对比来看 , 净值型理财产品与公募基金相似 , 没有预期收益 , 银行也不承诺固定收益 , 实际用户获得的收益仅与产品净值有关 。
理财转型后 , 如何才能吸引更多投资者?在业内看来 , 一方面要保证产品收益 , 另一方面则要推出更多创新服务 , 包括推出更多“1元产品”以满足普通投资者的理财需求 , 引导资金量较少的群体进入理财市场 。 “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 , 收益率固然重要 , 但并非理财业务的全部 。 理财业务未来的关键在于以客户为中心 , 提供资产管理综合服务 。 ”中邮理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吴姚东说 。
与此同时 , 工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总裁唐凌云表示 , 将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等新科技 , 提升和创新资管业务的服务模式和应用场景 , 助力资管业务发展 。 光大理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张旭阳也提出 , 将使用智能投顾、智能投研、大数据等技术进行宏观经济形势判断 , 还将应用区块链等新技术 , 把握从传统资产到另类资产再到数字另类资产的方向和趋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