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的球鞋背后,有几分理性与热爱


|疯狂的球鞋背后,有几分理性与热爱
本文插图

近日 , 一双官方售价为1.8万元、全球限量8500双的球鞋通过抽签方式发售 。 这样的“天价”不仅没能“劝退”消费者 , 反而吸引了全球约500万人参与抽签 , 中签率仅为0.16% 。 这双鞋引爆了球鞋二级市场 , 在某些球鞋交易平台上甚至被炒到了将近10万元的“天价” 。 有人看到了这里的“商机” , 通过倒卖球鞋赚取利润 ,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炒鞋” 。
那么 , “炒鞋”如何火起来的?是什么让球鞋可以变得如此贵?“炒鞋”有哪些风险?思客和你聊一聊 。
“炒鞋”如何火起来的?
“炒鞋”是伴随着球鞋市场的发展而产生的投资行为 , 球鞋投资者通过低价收购、高价卖出而获得收益 。 2015年以前 , 球鞋只是一种小圈子文化 , 是一种特定圈层的青年文化 , 动辄上万元的球鞋价格形成了极高的入圈门槛 。 随着潮流元素与时尚文化不断轰炸 , 人们意识到球鞋蕴藏着巨大的升值空间 , 各种球鞋交易网站和***平台的营销和宣传加速了球鞋文化的“出圈” , 鞋贩子的涌入使得“炒鞋”队伍不断壮大 。 2019年 , 随着AJ、耐克与阿迪达斯三大指数和球鞋交易平台准股票交易模式的出现 , 球鞋被人赋予了金融属性 , 甚至有人将“炒鞋”称为继“炒房”“炒股”“炒币”之后的新资本风口 。
不同于房子、股票和虚拟数字货币 , 球鞋是一种大众消费品 , 为什么也会被“炒”得火爆?
其实 , 球鞋领域并没有完全无法模仿复制的技术门槛 , 商家通过采取限量、联名等饥饿营销策略制造稀缺感 , 不仅线上的官网需要抽签获得购买资格 , 而且线下的实体店也都是大排长龙的疯抢景象 。
“供不应求”便会催生投机行为 。 在没有球鞋贩子参与的情况下 , 球鞋买家直接可以从官方品牌商那里原价购买心仪的球鞋 。 然而当球鞋贩子介入后 , 球鞋买家的购鞋过程遇到层层障碍 。 许多鞋贩会高价收购中签者购得的球鞋 , 再以更高的价格在二级市场流通;同时 , 官方抽签往往存在中签率低的问题 , 许多购鞋者多次抽签无果后仍会选择加价在二级市场进行购买 , 也就让“炒鞋”者有利可图 。
是什么让球鞋变得如此贵?
在鞋贩子眼中什么鞋值得炒?根据市场供求关系 , 一双球鞋在市场上的流通数量越少、想要购买的人越多 , 价格就会越高 。 球鞋价格的涨跌往往是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
明星宣传、品牌联名有助于提升球鞋的溢价空间 。 当一双球鞋被众多明星上脚、大肆宣传时 , 鞋价会随之激增 。 例如 , 美国著名篮球明星科比联名款球鞋一直备受二级市场青睐 。 科比去世后 , 其联名款球鞋更是身价大涨 。
也有少部分具有特殊意义的鞋款价格随时间的推移持续走高 。 例如 , 1985年发售的某双球鞋在35年后的今天成交价格高达15000美元 。 一般而言 , 这类鞋款已经脱离了日用品的范畴 , 成为收藏品 。
第三方平台是如何运作的?
大部分第三方球鞋交易平台 , 采用的是“customer to business to customer(卖家-平台-买家)”运作模式 , 即买家在平台购鞋后 , 卖家发货至平台进行查验、鉴定 , 平台认证球鞋为正品后将球鞋发往买家 。
2020年“618”期间 , 某平台推出“买现货寄存仓库”的营销模式 。 即平台以折扣的方式吸引卖家把球鞋寄存在仓库 , 而买家在完成购买后 , 并不会收到实物球鞋 , 而是利用寄存在仓库中的球鞋信息进行下一次售卖 。 在这种反复循环的无实物交易中 , 鞋的价格不断升高 , 却并没有任何一位买家收到所买商品 。
“现货寄存”模式随后受到了不少批评 。 有观点认为 , “这种模式是明目张胆的刷单行为 , 违反了《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八条规定 。 ”这类交易的交易链条并不完整 , 本质上是一种“虚假交易” , 是将球鞋刻意炒作为爆款的刷单行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