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海岛“变身记”:从“靠海吃海”到“神仙日子”


|北方海岛“变身记”:从“靠海吃海”到“神仙日子”
本文插图

(中国减贫故事)北方海岛“变身记”:从“靠海吃海”到“神仙日子”
中新社烟台8月16日电 题:北方海岛“变身记”:从“靠海吃海”到“神仙日子”
中新社采访人员 陈溯
碧海青山相辉映、海鸟鲸豚好作伴 。 在山东北部、黄渤海之交 , 有一片形状如项链的群岛——长岛 , 近年来 , 这里碧海青山重现 , 海豚、鲸鱼频频现身 , 海鸟流连忘返 , 民房修葺一新 , 居民安居乐业 , 游客络绎不绝 。 这片曾经的北方“荒岛”逐渐成为“神仙日子”的代名词 。
“仙岛”也曾“面目全非”
【|北方海岛“变身记”:从“靠海吃海”到“神仙日子”】 “这块地方原先是一大片荒地 , 那边的山上以前也是光秃秃的 。 ”今年47岁的赵爱杰是地地道道的长岛人 , 现在在长岛王沟村一家民宿工作 , 她指着民宿的所在位置和周边 , 向中新社采访人员追忆着长岛的过去 。
长岛拥有优越的自然禀赋和景观 , 群岛若星、奇礁林立、气候宜人、海产丰富 , 素有“海上仙岛”之称 。 但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 , 这里一度封闭 , 且走过一段经济发展的“弯路” 。
为发展经济 , 长岛曾大力建设风力发电机 , 岛上的山体植被被林立的风机破坏;靠海吃海 , 为发展渔业 , 美丽的海岸线被育保苗场覆盖 , 育保苗场还污染了近海海水 , 渔业发展难以为继……粗放式的发展模式使“海上仙岛”一度“面目全非” 。
生态发展之路逐渐清晰
面对“蒙尘”的宝贵海岛资源 , 山东决定重新谋划长岛发展 , 长岛的发展道路从模糊走向清晰 。
2017年以来 , 山东省筹划设立长岛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 , 着力进行生态经济、生态文化、生态制度建设 , 打造“碧海青山”国家品牌 , 建设蓝色生态之岛和休闲宜居之岛 。 自此 , “生态”二字成为长岛“变身”的核心法宝 。
近几年来 , 长岛彻底拆除全域80台风力发电机组 , 全部完成有居民岛屿31万平方米裸露山体生态修复治理;拆除岸线育保苗场 , 整治修复岸线约15公里 , 使自然和旅游岸线占比由38%提升至80%;摒弃过去资源依赖、竭泽而渔的生产方式 , 实现传统渔业生态转型升级 , 完成近岸养殖腾退1.26万亩 , 推行生态立体化养殖和海洋牧场 , 生态养殖面积达到36万亩 , 开发生态海洋牧场26.7万亩……长岛的美丽面容重新得以展现 。
碧海青山带来“真金白银”
生态的恢复带来了旅游的兴旺 。 借助秀丽的自然风光 , 长岛打造了多个特色民宿区 , 渔家乐经营业户达1128户 , 覆盖55%的渔村 , 人均旅游消费由2009年的535元(人民币 , 下同)提高到2019年的1280元 。
赵爱杰表示 , 五六年前她在渔家乐民宿打工的工资只有不到2000元 , 而且什么活都需要干 , 现在只需要专门打扫房间 , 工资已经涨到4000多元 。
不少年轻人也从大城市来到长岛 , 在岛上从事起休闲旅游业 。 今年21岁刚刚从大学毕业的范梦楠在长岛一家民宿工作 , 她告诉采访人员 , 她喜欢家乡的环境 , 这几年长岛旅游生意火爆、交通更加便利 , 所以选择回到长岛 , 在家乡发展 。
除了旅游业 , 渔业集约化经营也使曾经的渔村变得富有 , 以长岛孙家村为例 , 该村成立了海参养殖专业合作社 , 集体投入资金 , 用于底播海带、海参苗种 , 通过海参销售 , 拉动社员户年均增收4000元 。
海更蓝、山更青、民更乐 , 从“靠海吃海”的粗放发展到“神仙日子”的生态之路 , 相信未来的“海上仙岛”也将更加名副其实 。 (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