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道识荆|上古岐黄,专业篇丨中医学:灵枢素问
关注公众号:闻道识荆
用知识改变阶层
写在前面
中医的四大经典: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和温病学
文章图片
学习中医一般有两种模式 , 即师承模式和学院模式 。 师承模式就是一名经验丰富的老中医对数量有限的弟子言传身教 , 这种方式过去一直在民间居于主流地位 。
然而 , 近代产生学院教育之后 , 师承中医渐渐淡出了公众视野 。 如今 , 现代教育背景下 , 在学校学习中医已成主流 。 因此 , 本文也主要对学院模式的中医学习展开介绍 。
大多数人提到中医想到的都是风、寒、虚、不足、邪、热等字眼 , 以及各种眼花缭乱的药材 。 那么对于学习中医专业的同学来说 , 可能会有更加深入的认识 。
中医的入门课程(《中医基础理论》)首先来讲阴阳五行 , 仿佛在天桥下摆摊算命 。 想到未来要用这些知识来治病的你是不是有些崩溃?
大可不必 。 学院派的中医专业学习是中西并重的 。 首先 , 中医部分的核心是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和温病学 , 被称为中医的四大经典 。
内经即《黄帝内经》 , 讲的是中医理论 , 构建了中医阴阳五行的基础;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则是在医圣张仲景著作《伤寒杂病论》的基础上经后人整理而成 , 是他诊疗实践的总结 , 相当于当时的临床教科书;温病学则是在此基础上后世对伤寒难以解释的病症的进一步补充 。
千年以来 , 医者们不断地实践和修正这些经典理论与治疗方法 , 历代名家也有注解和补充 。 因此如果要读原文、读注解 , 就对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有一定的要求 。
但是 , 为了提高教学效率 , 目前高校所用的教材都是在四大经典的基础上整理编写的 , 从呈现形式上便于大家理解 。
其次 , 辨证施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 。 所谓证 , 是对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病理反映的概括 , 包括病变的部位、原因、性质以及邪正关系 , 反映这一阶段病理变化的本质 。 因而 , 证比症状更全面、更深刻、更正确地揭示疾病的本质 。
所谓辨证 , 就是通过望闻问切来认识证的过程 。 所谓施治 , 就是根据辨证地结果 , 确定相应地治疗方法 。
最后 , 临床医学的课程在中医专业中同样占有重要比重 。 中医专业同样要学习临床医学专业的基础课 , 比如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物化学、病理学、药理学等等
那么如何消化中西医两种不同的思路并运用到实践中 , 是中医专业学生面临的巨大挑战 。
现在的中医专业培养已经基本和临床医学接轨 , 主要分为五年制和“5+3一体化” , 少数学校开设本博连读班 。
本科还是以学习中医学为主 , 部分学校会分出针灸推拿方向、骨伤方向等 , 研究生阶段会有更详细的专业划分 。 除了中医学 , 中医药院校一般还开设有中药学、预防医学、康复治疗等专业 。
中医学和中药学的关系类似临床医学和药学(详见:专业篇丨药学:新冠疫苗、屠呦呦、《我不是药神》 , 印象之外 , 谈谈药学的真相) , 中医学是认识病症和开方治疗 , 中药学则重在药理和药物的研发 。
如果选择中药学专业 , 本科学历能从事的工作局限较大 , 可能只能进药房或者做药代 , 深造从事研发工作仍是主流 。 值得一提的是 , 中西医结合专业中医、西医都要学 , 但由于两者差异较大 , 就业时常常在中医院和西医院都不讨好 , 所以并不建议填报 。
下面是教育部阳光高考信息平台对中医学专业的免费解析:
文章图片
要点总结:
1.学院派的中医专业学习内容中西并重 , 包括中医的四大经典 , 辨证施治的基本原则以及临床医学的基础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