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央视神仙纪录片,6个人撑足中国面子:不把他们拍下来就是失职( 五 )


本文插图

毕飞宇找到了自己的家
到了杨家庄之后他找不着去家里的路 , 到处找不着 。 最后靠问路 , 找到了一个方向 。 他看到一个河湾 , 觉得就在这附近了 , 河没改变 , 只是桥变了 , 可是家在哪 , 不知道 。
所以我的影片中有一个1分40秒的长镜头 , 我这个摄影师就稳稳地跟着 。 突然 , 毕飞宇“啊”的一声 , 拍了一下脑门 , 转身背对镜头 。 拍的时候我们都不知道发生什么事 , 就一直记录着 。 接着他从近走远 , 我们的摄影师也不动 , 就牢牢地盯着他的背影 , 直到他把情绪平复之后 , 他说:“走!”我们镜头摇到“杨家小学” , 那就是他出生的地方 , 那就是他的家 。
就像莫言说的 , 什么叫故乡?母亲生你时在这流了血 , 这个地方埋葬着你的祖先 , 这是你的血地 。 毕飞宇的血管跟土地是接通的 , 一切记忆就复活了 。
毕飞宇后来说:“只要我在那个大地上书写过 , 我就有理由把它看成我的故乡 。 ”
一条|央视神仙纪录片,6个人撑足中国面子:不把他们拍下来就是失职
本文插图

一条|央视神仙纪录片,6个人撑足中国面子:不把他们拍下来就是失职
本文插图

张同道在采访莫言
Q:一条
A:张同道
Q:您学了10年文学 , 后来做了逃兵 , 拍这个纪录片会不会觉得很幸福?
A:虽然拍这个片子会很累 , 但这个过程也很享受 。 光莫言老师的采访整理出来就有10万字 , 他们所谈论都是几十年所积累的人生和艺术经验 , 都被收录进书《文学的故乡访谈录》 。
它满足了我的一个愿望 。 我搞文学这么多年 , 当年我的博士论文是一本40万字的文学研究著作 。 文学也是曾经花费了我巨大的心血 , 投入了我很大热情的行业 。
结果 , 我读博士期间很偶然地去了陕北 , 本来是采风 , 结果我就看到陕北剪纸的老大娘 , 一下子把我给激发出来 。 我开始试图用文字写 , 但是做不到 。 我想把这群老太太给留下来 , 唯一的办法就是拍纪录片 。 那是我拍的第一部纪录片 。 我本来想把它拍完了 , 我就回来继续搞我的文学 , 上了贼船就下不来了 。
这次拍摄是圆梦 。
一条|央视神仙纪录片,6个人撑足中国面子:不把他们拍下来就是失职
本文插图

Q:这个片子里有一些并不是纪实的镜头 。
A:文学光有纪实是不够的 , 文学是你看不见的东西 , 怎么让你进到文学 , 为这个事我们倒是花了很多功夫 , 特别设置了想象性的镜头 。
我们安排让毕飞宇自己划船 , 在旅途中遇到了青衣 , 我专门请了北京的舞蹈家王亚彬在小桥上跳舞 。 再往前划 , 看到了《玉米》里的玉秀 , 一回头桥上站着的是端方 , 《平原》的主人公 。
包括莫言老师 , 我用了一个民间艺人去演绎他的打油诗 , 其实都是一种表达方式 。 我还找了一个小演员 , 演他的童年小黑孩 , 我们也把照片发给他看 , “看看 , 这就是童年的你 。 ”“行!”咱们就这么干了 。
一条|央视神仙纪录片,6个人撑足中国面子:不把他们拍下来就是失职
本文插图

老步
Q:在纪录片里 , 会找到不少农民形象的人 , 他们的语言充满智慧 , 和作家们的交谈也很有意思 。
A:这就是我另外想讲的一个话题 , 就是文化土层 。
我们偶然遇见了一个人老步 , 老步是别村养鸡的人 , 他马上认出了刘震云 , 就说:“你在北大演讲 , 演得挺好的 , 开始就说吃饺子 , 到最后又说吃饺子 , 这个文章结构好 。 ”后来刘震云都走远了 , 他还在评说 。
一个养鸡的人他能够保持对文学的这种爱好 , 也就是说这块土地上有深厚的文化基底 。 只是他们没有机会去表达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