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我们不能祈祷,我们可以写作


我突然感到惊恐 , 打一寒颤 ,
仿佛我是站在墓地 ,
要召唤亡故的亲友 ,
却没有一人从泉下醒来 。
——奥加辽夫《故居》 , 引自赫尔岑《往事与随想》
项星耀 译 , 后浪 / 四川人民出版社 , 2018年7月 。
“没有羞怯 , 极度真诚”——赫尔岑成就了《往事与随想》这部堪称伟大的回忆录 。 在这本长达千页的书目中 , 年迈的老者回溯过去 , 随同记忆的波流呼吸 , 时而迟缓 , 时而昂促 , 以极其绵密的叙述汲集十九世纪俄罗斯的点滴 , 聚成坚硬的浪涛 , 冲凿时间的堤岸 。
在此 , 飞地以俄国文学史家德·斯·米尔斯基的史评作为每一主题篇章之引 , 意图以系统的结构呈现赫尔岑《往事与随想》的整体风貌 。
中年|我们不能祈祷,我们可以写作
本文插图


赫尔岑 , 俄国思想家、作家、革命家 。 少年时代受十二月党人思想影响 , 立志走反对沙皇专制制度的道路 。 1829年进入莫斯科大学数理系 。 1835 年 , 他以“对社会有极大危险的自由思想者”的罪名被流放 。 1842 年回到莫斯科 , 立即重新投入战斗 , 并受到迫害 。 1847 年初 , 赫尔岑携家到达欧洲 , 成为流亡者 , 从此再未返回俄国 。 1848 年欧洲革命的失败 , 使赫尔岑思想上发生危机 , 触发他重新思考社会根本问题 。 1852 年他来到伦敦 , 随后建立了“自由俄罗斯印刷所” , 出版了《北极星》和《警钟》两种刊物 , 登载揭露沙皇专制制度的文学作品和各种文章 。 这些刊物被大量秘密运回俄国 , 促进了解放运动的发展 。 1870 年 1 月 , 赫尔岑病逝于巴黎 。 其代表作有《谁之罪》《科学中的一知半解态度》《关于研究自然的信》《法意书简》《来自彼岸》《论俄国革命思想的发展》《往事与随想》等 。
中年|我们不能祈祷,我们可以写作
本文插图

赫尔岑《往事与随想》 , 项星耀 译 , 后浪 / 四川人民出版社 , 2018年7月 。

在他的自传《往事与沉思》中 , 这一风格特征再度出现 , 只不过形式更为自如 , 更像交谈 , 雄辩色彩则相对较弱 。 在大多数读者看来 , 这应为赫尔岑的主要著作 。 其吸引力首先就在于其自由和有目共睹的真诚 。 这并非说其中绝无故作姿态 , 赫尔岑过于法国化 , 过于浪漫主义化 , 这使他不可能不摆姿势 。 实际上 , 他是俄国人中一个罕见例子 , 他并不惧怕公然地故作姿态 。 没有羞怯 , 极度真诚 , 浅尝辄止 , 某种不言而喻的戏剧性 , 对于无先入之见的读者而言 , 这些均为《往事与沉思》的主要魅力所在 。
——[俄] 德·斯·米尔斯基 著 《俄国文学史》 , 刘文飞 译
我们不能祈祷 , 我们可以写作
——《往事与随想》序言 / [俄] 赫尔岑
“……那时节在一连串骇人的遭遇、不幸和错误之后 , 我还惊魂甫定 , 刚恢复正常 。 最近几年的生活情景仍历历在目 , 我看到 , 除我以外 , 无人知晓这一切 , 而随着我的辞世 , 真相将湮灭无闻 , 便不免感到惶恐 。

“我决定写下来;但是一个回忆唤起千百个别的回忆;一切接近遗忘的旧事复活了:少年时代的理想 , 青年时期的憧憬 , 豪迈的青春岁月 , 监禁和流放一一这些早年的厄运没有在我心头留下一丝阴影 , 倒像穿越长空的春雷 , 以它们的巨响唤醒和激励了年轻的生命 。 ”
这次我提起笔来可不是为了消磨时间——我已经没有地方急于要去了 。
......
我的写作进展极慢......有些往事需要经历相当久的时间 , 才能形成一个清晰的观念一一一种无可奈何、令人伤感 , 但又能获得谅解的观念 。 不经过这一步 , 写成的东西可能是真诚的 , 但不可能是真实的!
We are one. We are two | Lucia Peluffo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