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生鲜电商赛点未至:前置仓赛道迎下半场 巨头也有压力经济观察报2020-08-08 16:56:120阅

_原题为:生鲜电商 , 赛点未至
任晓宁
钱来了 。
【经济观察报@生鲜电商赛点未至:前置仓赛道迎下半场 巨头也有压力经济观察报2020-08-08 16:56:120阅】2020年7月到8月 , 疫情尾声期的投资者们依旧谨慎 , 但生鲜电商赛道上已经一茬接一茬的密集融资 。
这一轮融资数额都不小 。 每日优鲜融资4.95亿美元 , 创线上生鲜超市有史以来最高额融资记录 。 兴盛优选融资8亿美元 , 是社区团购公司最高额 。 谊品生鲜融资25亿元人民币 , 同城生活先融资2亿美元 , 又与邻邻壹合并再融资数千万美元 。 十荟团今年已经融资三轮 。
“6月份之前 , 资本还会观望一下 , 接下来这个行业融资消息会越来越多 。 ”中国电子商务协会高级专家庄帅向采访人员预测 。
这与2019年生鲜电商倒闭潮是截然相反的局面 。 当时不到一周时间内 , 呆萝卜、吉及鲜、我厨、易果生鲜都因融资失败 , 传出关仓、裁员、倒闭、被法院列为被执行人的消息 , 外界对于生鲜电商商业模式质疑声云集 , 资本遇冷 。
如同2003年的非典推动了电商一般 , 2020年的新冠疫情 , 让生鲜电商“枯木逢春”了 。
每日优鲜合伙人兼CFO王珺称 , 其各项数据在疫情期间飞速增长 , 不仅是用户 , 还有客单价 , 购买频率 。 直接影响是 , 每日优鲜连续6个月的经营性利润率为正 , 困扰生鲜电商行业多年的盈利难题 , 即将解决 。
最为难得的是 , 疫情改变了人们买菜的生活习惯 。 以前点外卖的年轻人 , 逛线下市场的中老年人 , 现在 , 都习惯线上买菜了 。
生鲜电商2015年诞生 , 新贵无数 , 倒闭者更数不清 。 直到2020年 , 生鲜电商第一次真正做到了全民普及 , 成为活下来的创业公司变大变强的好机会 , 成为投资机构在寒冬中看到的好标的 , 也成为大平台借助自有能力收割的好市场 。
启信宝提供的数据显示 , 去年7月 , 生鲜电商行业共有4个融资案例 , 披露出的融资总额最高为4000万美元 。 今年7月 , 共有8个融资案例 , 最高为8亿美元 。 生鲜电商 , 又一次变热闹了 。
前置仓下半场
4月27日 , 每日优鲜创始人兼CEO徐正发出内部信 , 认为线上生鲜超市跑马圈地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 “从上半场的拼模式 , 到下半场的拼内功” 。
每日优鲜是2015年就诞生的生鲜电商公司 , 主打前置仓式线上生鲜超市 。 在这个行业 , 算是元老级公司 。
7月23日 , 每日优鲜获得4.95亿美元融资 , 是该模式有史以来融资金额最高的一家 。 一位接近每日优鲜的人士告诉采访人员 , 这次融资非常顺利 。
生鲜电商的运营模式可以分为三种:前置仓、仓店一体、社区团购 。 每日优鲜是前置仓的最大玩家 , 在全国有1000多个前置仓 。 这个赛道上 , 除每日优鲜外 , 还有老对手叮咚买菜 , 以及最近开始发力的美团买菜 。
每日优鲜获得高额融资 , 与疫情间的良好表现有关 。 5年供应链积累下 , 每日优鲜在疫情期间保证了商品供给 , 也因此获得认可 。 王珺透露 , 2月到3月份 , 每日优鲜平均客单价从疫情前的85~90元提到了120元 , 峰值甚至达到150元 。 在用户增量上 , 过去的60后、70后开始在线上买菜了;过去叫外卖的用户开始做饭 。 其中 , 快手美食占比快速攀升 , 一个麻辣香锅面在疫情爆发后销量涨了90多倍 。
到了8月份 , 疫情仍在反复 , 北京、大连、新疆等地不断传出疫情消息 , 仍有大量用户不愿在外就餐 , 对生鲜电商的影响是 , 保证了线上买菜的留存率 。
“疫情将生鲜电商行业的渗透率提升到了2年后 。 ”徐正这样判断 。
机会降临时 , 抓住机会的公司能获得突破式发展 。 但抓住机会的首要前提是 , 保证自己活下来 。
生鲜电商并不好做 。 即使是线下生鲜商超龙头 , 永辉超市推出的永辉买菜 , 也于去年已经关闭 。 除2019年下半年倒闭潮外 , 2017年至2018年 , 每年都有数十家公司倒闭 。
与标品电商如阿里巴巴、京东的模式相比 , 生鲜电商是一块难啃的骨头 。 高损耗、低毛利带来的盈利难问题 , 卡住无数创业公司的脖子 , 让其在规模化发展路上或悄无声息 , 或在万众瞩目中倒下 。
每日优鲜此次能够获得融资 , 一个重要指标是 , 连续6个月的经营性利润率为正 。 这意味着 , 在此之前 , 即使身为行业内最大玩家 , 也不能持续盈利 。
能做到盈利 , 是每日优鲜5年积累的成果 。 前置仓模式在2018年爆发 , 早在2015年 , 每日优鲜就已经开始做了 。 这是一个大规模、长价值链却低毛利率的生意 , 徐正形容说 , “撅着屁股捡钢镚” 。 “如果想要构建一个500人以上的产业团队 , 至少要3-5年才有产能 。 ”现在 , 每日优鲜技术团超过500人 。 技术团队的作用是 , 让易损品做到高周转又不缺货 。 他们通过数据模型把生鲜商品算法化 , 每日优鲜1000多个前置仓 , 每一个仓里 , 每一个单品每天的补货计划 , 都是智能系统完成 , 最终 , 让生鲜零售这个本地化的生意 , 实现了全国性快速复制的可能性 。
每日优鲜投资人中金资本总裁肖枫解释投资逻辑时说 , 看好其基于数字化连锁和重仓供应链的核心能力 , 这是未来的核心竞争壁垒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