颛顼|朱乃诚:五帝时代与中华文明的形成( 五 )


二、五帝时代与中华文明的形成
中华文明起源与形成问题 , 经过数十年的考古学探索 , 已经形成了许多认识 , 但形成较为系统的对考古学文化实体个案的研究认识并不多 。 笔者曾指出:“中国文明的形成 , 先有各个区域的小区域文明 , 而后才形成以中原为中心的中国文明” 。 关于最早的小区域文明 , 目前依据考古发现能够说得清楚的 , 主要是红山文明与良渚文明 。 而以中原为中心的最早的中国文明 , 比较清楚的 , 主要是陶寺文明 。
(一)红山文明的分布、年代及社会基本特征
红山文明 , 是指分布在辽西地区的红山文化晚期后段 , 具体年代大致在公元前3360年至公元前2920年之间 。 其代表性遗存 , 主要有辽西地区牛河梁遗址群诸地点的上层积石冢的有关遗存 , 辽宁省喀左东山嘴大型积石冢坛、阜新胡头沟积石冢、凌源田家沟多处石棺墓地 , 内蒙古自治区敖汉旗草帽山积石冢等 , 还有红山文化分布区南部的河北省平泉县发现的红山文化积石冢遗存 , 在红山文化分布区北部的西拉木伦河以北的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右旗那斯台遗址发现的这一阶段的勾云形玉佩、兽面玦形玉器等遗存 , 以及近年来发现的辽宁省朝阳龙城半拉山红山文化墓地 。 这些遗存几乎遍布红山文化分布区 , 显示在整个红山文化分布区域内 , 大致都经历了红山文明发展阶段 。 而目前的发现则以牛河梁、东山嘴、田家沟、草帽山、半拉山等遗址所处的大凌河上游地区发现的遗存最为丰富 , 揭示的也较为清晰 。 其中牛河梁遗址群的规模最大 , 档次最高 。
分析这些遗存 , 可以将红山文明分为前后五个发展阶段 。 其中第一段至第四段是红山文明的不断发展阶段 。 在红山文明形成之初开始出现大型积石冢 , 伴随着红山文明的发展其中心大墓的结构不断发展与完善 。 在红山文明形成之初出现了随葬玉礼器的现象 , 玉礼器的种类与器形也伴随着红山文明的发展而逐步演化 。 第五段是红山文明的衰落阶段 。 红山文明的衰落 , 是从出现专用武器——玉石钺开始的 。 据研究 , 红山文明形成的基础与动力主要有三个方面:农业经济的发展 , 宗教信仰与精神文化的发展 , 以及外来文化影响与冲击 。 红山文明的社会基本特征 , 最主要的也有三项 。
第一 , 形成了等级化社会 。 依据牛河梁遗址群的发掘成果 , 可以分析出红山文明的社会分层至少存在着六个等级 , 社会组织至少存在着四级⑩ 。 具有四级组织六个等级的社会 , 应该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等级化社会 。
第二 , 形成“一人独尊”的社会现象 。 牛河梁遗址群属第一等级的中心大墓有三座(N2Z2M1、N16M4、N5Z1M1) , 分属红山文明的前三个阶段 , 每个阶段只有一座 。 第四段尚未发现积石冢中心大墓 , 第五段可能不存在积石冢中心大墓 。 这反映了在红山文明发展过程中最高等级的墓葬只有一座 。 这充分说明了红山文明存在着“一人独尊”的社会现象 。
第三 , 盛行祖先崇拜、动物崇拜并神化原始宗教信仰活动以维持其社会的稳定发展 。 红山文明盛行祖先崇拜、动物崇拜并神化原始宗教信仰活动 , 使其社会产生了一些特殊的现象 。 如红山文明的社会 , 经济不发达 , 社会财富积累有限 , 但社会等级却表现得十分清晰 。 又如在红山文明高度发展的第二、三、四阶段 , 不见武力现象 , 没有掠夺性的战争行为 , 但却存在着“一人独尊”的个人集权现象 。 还如红山文明的文化发展程度不高 , 但玉器制作却十分精工 , 如兽面玦形玉器、勾云形玉佩、兽面纹玉佩、双兽面玉佩、鸟兽纹玉佩、斜口筒形玉器、回首凤鸟玉冠饰、双熊首三孔玉梳背、玉人、玉璧形饰、玉龟、玉鳖、玉鸮、玉蝈蝈等 , 成为当时的一种特殊的财富 。 这些特殊现象都与当时盛行神化原始宗教信仰活动有关 。 这些信仰活动可能形成了一种特殊的社会凝聚力 , 使得其社会能够得到稳定的发展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