颛顼|朱乃诚:五帝时代与中华文明的形成( 二 )
五帝时代是一个发展的历史时代概念 , 是由前后五个重要人物及其所属的部落集团为代表 , 可分为五个时段 。 然而按照先秦文献的记述 , 可将五帝时代分为前后三个时期 , 即黄帝时期、颛顼与帝喾时期、唐尧与虞舜时期 。 依照文献记载五帝时代的突出特征 , 对照考古学研究成果 , 大致可将五帝时代对应为新石器时代晚期后半段与新石器时代末期 , 具体年代大致在公元前3500年至公元前2000年之间 。
(一)黄帝时期社会的主要特征、年代与相应的考古学现象
依据较早的先秦文献 , 体现黄帝时期社会进步与发展的突出特征主要有以下四项 。
第一 , 战争 。 最为著名的就是黄帝与炎帝和蚩尤的战争 。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载:“吉 。 遇黄帝战于阪泉之兆 。 ”又如《逸周书·尝麦》载:“(黄帝)执蚩尤 , 杀之于中冀 , 以甲兵释怒 。 ”
第二 , 进行祭天活动 , 假“天意”管理天下民众 。 《逸周书·尝麦》记述黄帝“用大正顺天思序 , 纪于大帝;用名之曰绝辔之野” 。
第三 , 设立管理社会的人员或机构 。 《逸周书·尝麦》言黄帝“乃命少昊清(原文为“请”)司马鸟师 , 以正五帝之官 , 故名曰质 。 天用大成 , 至于今不乱” 。
第四 , 物产逐渐丰富 , 财富得到积累 。 《国语·鲁语下》载:“黄帝能成命百物 , 以明民共财 。 ”
依据以上黄帝时期社会的主要特征 , 对照考古研究和发现的相关成果 , 公元前3500年至公元前3000年前后可能是黄帝时期所处的年代 。 当时社会的突出特征表现为:一人独尊的现象开始呈现 , 战争出现并逐步频繁 。
考古学研究揭示出该时期出现了战争 , 玉钺开始出现 , 军权产生 , 呈现出一人独尊的现象 。 如河南灵宝西坡遗址发现的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末段的大型墓葬及随葬玉钺;安徽含山凌家滩遗址发现的凌家滩文化中晚期的“风”字形玉钺;海岱地区大汶口文化中期开始出现的玉石钺;辽宁建平牛河梁遗址群发现的“神庙”与人像遗存、大型积石冢及中心大墓;甘肃秦安大地湾遗址发现的仰韶文化晚期的大型“殿堂”式高等级建筑基址等 。
【颛顼|朱乃诚:五帝时代与中华文明的形成】(二)颛顼与帝喾时期社会的主要特征、年代与相应的考古学现象
将黄帝与颛顼分属前后两个时期 , 先秦文献已经有所指明 。 《左传·昭公十七年》载:“秋 , 郯子来朝 , 公与之宴 。 昭子问焉 , 曰:‘少皞氏鸟名官 , 何故也?’郯子曰:‘吾祖也 , 我知之 。 昔者黄帝氏以云纪 , 故为云师而云名;炎帝氏以火纪 , 故为火师而火名;共工氏以水纪 , 故为水师而水名;太皞氏以龙纪 , 故为龙师而龙名 。 我高祖少皞挚之立也 , 凤鸟适至 , 故纪于鸟 , 为鸟师而鸟名:凤鸟氏 , 历正也;……自颛顼以来 , 不能纪远 , 乃纪于近 , 为民师而命以民事 , 则不能故也 。 ’”文中指出黄帝时期重视自然现象并以自然现象作为命名依据 , 而从颛顼开始则重视民事现象 。 此外《国语·楚语下》亦载颛顼“乃命南正重司天以属神 , 命火正黎司地以属民 , ……是谓绝地天通” 。 在颛顼时期将祭天与祭地分开 , 专职祭祀成员开始出现 , 既显示了颛顼对原始宗教信仰的改革 , 还显示了社会出现了祭祀阶层 。 这是比黄帝时期进步的一个重要现象 , 也是将黄帝与颛顼分属两个时期的重要依据 。
反映颛顼与帝喾时期社会进步与发展的突出特征 , 先秦文献记载的很少 , 主要有三项 。
第一 , 祭祀方式与制度的改革与发展 。 《国语·楚语》载:“昭王问于观射父 , 曰:‘周书所谓重、黎实使天地不通者 , 何也?若无然 , 民将能登天乎?’对曰:‘非此谓也 。 古者民神不杂 。 民之精爽不携贰者 , 而又能齐肃衷正 , 其智能上下比义 , 其圣能光远宣朗 , 其明能光照之 , 其聪能听彻之 , 如是则明神降之 , 在男曰觋 , 在女曰巫 。 ……于是乎有天地神民类物之官 , 是谓五官 , 各司其序 , 不相乱也 。 民是以能有忠信 , 神是以能有明德 , 民神异业 , 敬而不渎 , 故神降之嘉生 , 民以物享 , 祸灾不至 , 求用不匮 。 及少皞之衰也 , 九黎乱德 , 民神杂糅 , 不可方物 。 ……祸灾荐臻 , 莫尽其气 。 颛顼受之 , 乃命南正重司天以属神 , 命火正黎司地以属民 , 使复旧常 , 无相侵渎 , 是谓绝地天通 。 ’”由上 , 在颛顼时期明确了将祭天与祭地作为两种不同的祭祀方式与制度 , 并配以专职祭祀人员 。 祭祀的目的分别是敬神与保民 , 从而使得祭祀行为成为社会民众受益的一种重要宗教活动现象而得到发展 , 由此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 所以 , 司马迁将颛顼誉为:“静渊以有谋 , 疏通而知事;养材以任地 , 载时以象天 , 依鬼神以制义 , 治气以教化 , 絜诚以祭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