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歼-7E首飞30周年|为国造飞机,是他一生最大的心愿
陆英育:长空育“鹰”人
■田 博 易 舒 夏文静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1992年 , 在成飞试飞站 , 55岁的陆英育与歼-7E飞机合影 。资料图片
它 , 曾是我国空军部队最受欢迎的主力机种之一 。
上世纪90年代 , 世界局势风云变幻 。它 , 作为我国当时飞行性能出色的国产战机 , 守护着祖国的万里空疆 。
它 , 就是大名鼎鼎的歼-7E 。
【Array|歼-7E首飞30周年|为国造飞机,是他一生最大的心愿】今年 , 是歼-7E飞机首飞30周年 , 也是歼-7E飞机列装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25周年 。
歼-7E由航空工业成都飞机工业集团公司和西北工业大学联合研制 。“飞机研制是一个大工程 , 所有参与者必须齐心协力 。”歼-7E总设计师陆英育说 。正是有了一代代航空人的矢志不渝、精诚团结 , 才有了我国航空工业的快速发展 。
从小便在心里埋下“为国造飞机”的种子
聪明秀出谓之英;育者 , 养也 。祖辈为陆英育取的这个名字 , 寄托了家族英才辈出的美好愿望 。
出生于战火硝烟的年代 , 看到日军飞机在中国的天空肆意横行 , 陆英育从小便在心里埋下“为国造飞机”的种子 。
高中毕业后 , 陆英育如愿考上了北京航空学院 。5年的大学时光里 , 他如饥似渴地学习知识 , 毕业设计选择了超音速风洞技术的课题 。
大学毕业后 , 陆英育被分配到成都132厂(航空工业成都飞机工业集团公司前身) 。那时候 , 我国航空工业还在蹒跚学步 , 又恰逢三年自然灾害 , 一线科研人员的工作和生活条件非常艰苦 。
“作为刚毕业的学生 , 手头上只有简单原始的测量工具……”当时 , 陆英育接手的第一个任务是歼-5甲飞机测绘设计 。
歼-5甲飞机的零部件数以万计 , 测绘任务复杂繁重 。那段测绘经历 , 让陆英育对飞机生产流程和质量控制有了非常直观的认识 。
4年后 , 厂里完成了歼-5甲飞机尾翼的制造任务 , 陆英育奉命跟随飞机远赴东北进行静力试验 。在那里 , 他第一次接触到歼-7飞机 , 从此与它结下了不解之缘 。
东北的冬天 , 天气异常寒冷 。借来的棉大衣挡不住严寒 , 随身携带的干粮也变成了冰坨坨 。从成都过来的设计师手脚生了冻疮 , 腰围也瘦了一圈 。
这时候 , 他们接到了一个振奋人心的任务 , 学习歼-7飞机设计资料 , 为132厂研制生产新机型做准备 。
数九寒天 , 他们在工厂一边学习各种飞机设计资料 , 一边到生产一线积累制造经验 。为了学懂弄通设计资料 , 陆英育每周抽出时间 , 从工厂乘车到研究所向专家请教 。
“从成都来的十几名设计师 , 在陆英育带动下 , 都铆足了劲要大干一场 。” 陆英育当时的同事回忆说 。
陆英育和同事们并不满足于消化吸收技术 。从1968年开始 , 设计团队根据部队意见提出了包含航炮、发动机、副油箱等6项改进意见 , 并反复进行试飞验证 。此后10余年的时间里 , 这些设想逐渐在歼-7Ⅰ、歼-7Ⅱ等改进型飞机上得以实现 。
改进一架飞机 , 需要庞大的数据支撑 。那个年代 , 计算手段非常有限 , 工厂电脑数量很少 。陆英育只能等研究所工作人员下班后 , 和同事一起去借用 。深夜 , 他们沿着坑洼不平的道路骑车前行 , 那份求知的快乐 , 深深地刻在陆英育的记忆里 。
早年的探索 , 为后续的研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陆英育带领团队成功走出了一条自主研发的道路 。歼-7E飞机也在歼-7Ⅱ改进型的基础上实现了脱胎换骨 。
多年后 , 陆英育在回忆录中写道:“这段经历 , 对我以后从事歼-7改型工作非常有用 。”
能负责一个机型设计 , 是他一生最大的心愿
20世纪80年代末 , 世界空战模式发生变革——战机从追求高空高速向中低空机动性转变 。我国急需研发一款新型战机 , 满足国防需求 。
推荐阅读
- 飞机|“领雁”AG50轻型运动飞机首飞成功
- 运动|轻型运动飞机“领雁”AG50成功首飞!售价百万元以内,现场卖出105架
- 战略轰炸机|深度改进型图-95MSM轰炸机实现首飞
- 轰炸机|俄高官透露图-95MSM轰炸机已完成首飞 改进后战力提升一倍
- Array|三位指导员的“隔空对谈”
- Array|莫把训练安全抓偏了
- Array|“蓝军机长”是个兵,给部队大学生士兵培养留下这样的启示
- Array|最后8小时,他始终怒视着眼前敌人直至流尽最后一滴血
- Array|官兵好评如潮!这个旅依托微信公众号搞教育受欢迎
- Array|@广大考生,文职人员考试前的这些细节不可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