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新战位新跨越丨联合作战参谋在这里锻造成长( 二 )


教授张英杰50多岁 , 经历过从兵种到合成、由作战到训练的多次转岗 , 但这次的转型让他感受最强烈 。他承担的某专题教学任务 , 在全军没有相关研究成果 。虽然他按期把成果融进了课堂教学 , 但张英杰坦言:“转型的过程有点难 , 需学的知识有点宽 , 奋斗的味道有点咸 。”
【Array|新战位新跨越丨联合作战参谋在这里锻造成长】杨飞龙列出这样一组数据:组建一年里 , 数十名教员拥有了联指机构跟训经历 , 全系人均授课量达数百课时 , 形成了数十门课程的全新教学体系 , 其中作战指挥类课程比重超过70% , 实践课程比重近三分之二 。
从一开始 , 这个系就不是孤军奋战
“我们的第一节课 , 是一位上将给我们上的 。”在电话采访中 , 首期联合岗位资格培训班的学员都提到了这一细节 。
首期开班在即 , 要面对从全军选拔而来的新学员 , 大家紧张忐忑之时 , 军委机关领导带着专家指导组来了 。他们不仅带来了某战区先行成果 , 还主动承担起了“开学第一课”的教学任务 。
对于杨飞龙所在系而言 , 这样的超常规支持是全方位的、可持续的 。
2018年初 , 教研室主任马强受领某教学任务后 , 犯了愁 。因为较之以往 , 新专题教学任务不仅“联”的成分有质的提高 , 授课对象也从以往单一军种拓展为诸军兵种 。如何打好“首战”?大家心里都没底 。
当时 , 杨飞龙、马强给素未谋面的军委、战区几个业务局打了一通电话 , 表达了想去了解情况、搜集资料的想法 , 对方一口答应 。全室人员分为几个调研组分赴各单位调研 , 每到一地 , 各单位都在规定范围内提供了教研室需要的相关资料 。
调研归来 , 看着满满的收获 , 杨飞龙感慨良多:“如果说联合参谋人才培养是一场战斗 , 我们就是一线前沿 , 那么全军其他单位都是大后方 。”
告别了单打独斗 , 杨飞龙在友邻单位的支持下 , 把联合作战人才培养带上了新轨道 。
某主干课程是提高联合岗位任职能力的业务基础 , 教学内容多、时间跨度长、组教力量需求大 。杨飞龙大胆探索“内聚外联”式联合育人教学新路子统合内外师资力量 , 组建了“4系、9室、36人”的专家教学团队 , 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
采访人员在一次采访时 , 正好遇到一批学员的毕业考核 , 见到了这样一支联合考核组:他们中不仅有专家教授、各战区机关干部 , 还有军委机关领导 。
一次毕业考核 , 考核组有必要这么兴师动众吗?看到采访人员惊讶的表情 , 杨飞龙说:“外界的关心关爱 , 对于学员来说 , 既有沉甸甸的压力 , 也是难得的实习机会 。”
联合参谋人才这个班次 , 入学前、结业前都要通过由军委机关带队组织的选拔考试 。不仅入学考核有淘汰 , 学员在校期间也实行全程考核、全程淘汰 , 大家不敢有丝毫松懈 。同时 , 他们还要走出课堂走进战区 , 编入局室、进入席位进行全方位实践锻炼 。
首期联合岗位资格培训班空军学员彭树 , 2018年通过嵌入值班席位 , 观摩联合值班、参与情况处置 , 熟悉了解战区情况 。毕业被选拔到某战区后 , 彭兵适应很快 , 已经在自己的作战席位上担负日常值班任务 。
学员们的成长让杨飞龙欣慰的同时 , 也增添了信心 。“尽管这场人才培养之战困难重重 , 但我们有信心取胜!”他说 。
眺望未来 , 他们从课堂上看到了什么
2019年12月 , 有了前面的探索积累 , 副教授刘宝山信心满满走上想定作业课堂 , 没想到险些下不来台 。
刘宝山按照往年套路 , 引导学员围绕联合作战战役布势展开激烈讨论 。“教员刚才总结得不错 , 但这是老套路打法 , 现在应该是这样……”来自某战区作战部门的一名班长举手发言 。
那一刻 , 刘宝山紧迫感油然而生:现代战争战法年年更新 , 学员思想这么活跃 , 教员稍不注意更新知识就会落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