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北斗横空出世纪实

写在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全面建成之际
中国人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北斗”终于建成了!
2020年7月31日 , 中国向全世界郑重宣告 , 中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已全面建成 , 中国北斗开启了高质量服务全球、造福人类的新篇章 。
抚今追昔 , 从北斗一号工程立项开始 , 二十六载风雨兼程 , 几代北斗人接续奋斗、数十万建设者聚力托举 , 一次又一次刷新“中国速度”、展现“中国精度”、彰显“中国气度” 。 回望来路 , 这份沉甸甸的北斗成绩单来之不易 。
传说中的“五千万工程”和30万无名北斗人
目光回到上世纪末 。
1994年 , 无论在世界还是中国卫星导航发展史上都是极具特殊意义的一年 。 这一年 , 世界首个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PS全面建成;而此时 , 中国北斗一号系统则刚刚立项 。
很多人没有想到 , 有朝一日中国能独立建成与美俄欧卫星导航系统比肩的世界一流系统 。
2000年 , 北斗一号构建起兼具定位授时和短报文通信服务的双星定位系统 , 我国成为继美国、俄罗斯之后世界上第三个具有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2017年11月 , 北斗三号系统首组双星发射;2020年6月 , 北斗全球组网成功 , 仅用不到3年时间便完成星座部署 , 让全世界再一次领略到中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硬核实力 。
这一次 , 中国不仅兑现了承诺 , 还比原定计划提前了半年 。
谈及北斗圆梦全球 , 北斗工程总设计师杨长风感慨万千:“北斗是党和国家调动千军万马干出来的 , 是工程全线几十万人团结一心拼出来的 , 是广大人民群众坚定支持共同托举起来的 。 ”
据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统计 , 北斗工程启动以来 , 在全国范围内先后调集了400多家单位、30余万名科技人员参与研制建设 。 陈芳允、孙家栋两位“两弹一星”元勋和几十名两院院士领衔出征 。
【中国北斗横空出世纪实】在这项大国重器横空出世的背后 , 还有无数普通人辛勤付出 。 每逢重要节点 , 数以万计的公安民警、警卫人员和通信、电力、气象、交通、医疗等行业员工坚守各自岗位 , 共同筑起坚固的安全保障;成千上万科研人员的家人 , 默默扛起照顾家庭的重担 , 为他们撑起坚强后盾 。
“我们常说 , 北斗是‘五千万工程’ , 调动了千军万马 , 经历了千难万险 , 付出了千辛万苦 , 要走进千家万户 , 将造福千秋万代 。 ”杨长风说 。
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冉承其介绍 , 北斗系统由卫星、火箭、发射场、测控、运控、星间链路、应用验证等七大系统组成 , 是跨部门、跨学科、跨行业、跨地域的复杂系统工程 。
建设全球系统与区域系统相比 , 不是简单的规模扩容 , 而是全面的整体升级 , 对工程全线尤其是卫星系统带来空前挑战 。 事前据专家论证测算 , 以当时的研制能力 , 如果仍由一家单位抓总研制 , 即便“5+2”“白+黑”连轴转 , 也很难在2020年年底前完成30颗卫星的研制生产 , 更别提全部发射入轨、完成星座组网 。
2017年11月到2020年6月 , 31个月时间 , 我国成功发射30颗北斗三号组网星和两颗北斗二号备份星 , 成功率达100% , 以超过月均1颗星的速度 , 创造世界卫星导航系统组网发射新纪录 。
既不能故步自封 , 也不能照搬盲从
20世纪90年代初 , 国际局势复杂多变 , 人们愈发强烈地意识到 , 拥有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已经成为世界大国的重要标志、大国竞争的科技制高点 。
杨长风说 , 同样是建设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 美、俄和欧盟选择搞“一步建全球” 。 而我国起步晚、底子薄 , 明智地选择分步走 , 先解决有无、满足急需 , 切实做到“把每个铜板都用在刀刃上” 。
1983年 , “两弹一星”元勋、“863计划”倡导者之一陈芳允院士创造性地提出“双星定位”构想 。 这一方案能以最小星座、最少投入、最短周期实现“从无到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