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地名何以成为“话题王”( 二 )


地名变更关系民生和文脉
鉴于地名的理据性 , 地名一经产生 , 便获得了极大的稳定性 。 然而 , 在人类历史的进程中 , 地名变更也常有发生 , 到底该不该变、该如何变 , 这是地名成为“话题王”的又一原因 。
在我国历史上 , 曾出现过两次地名大更换 。 一次是东汉王莽篡政时期 。 据史记载 , 短短16年中 , 其郡国改名75处 , 县、道、侯国改名730处 。 当时改地名造成的直接后果是吏民皆不能记 , 连王莽自己下诏书都要特别注明这个地名的原地名及有关情况 。 另一次地名的大更换是文化大革命时期 , 全国各地到处是红旗、红星、红光、东风、立新等革命性地名 , 造成邮件送不出、民众走错路的情况时有发生 。
【地理|地名何以成为“话题王”】鉴于地名中包含丰富的地理文化信息 , 一经产生 , 获得认可后 , 一般以不变为宜 。 在我国的地名录中 , 有着几百年乃至上千年历史的地名数不胜数 , 如“邯郸”“蓝田”“张掖”“临淄”“洛阳”等地名均有一两千年的历史 。 以“洛阳”为例 , 定名于魏 , 除明朝光宗为讳“洛”字改为“雒”外 , 后世沿用至今 。 洛阳地处中原文化的核心区域 , 其地名承载的历史文化尤其深厚 , 从“洛阳纸贵”的典故 , 到“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洛阳城里见秋风 , 欲作家书意万重”“洛阳春日最繁花 , 红绿荫中十万家”“何人不爱洛阳花 , 占断城中好物华”等诗文 , 一个地名串联了一部文化史 , 如果轻易变更 , 恐将失去载体和缀体 , 无法对中华文化进行解读和还原 。
【地理|地名何以成为“话题王”】地名不可轻易变 ,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 , 地理实体的变化 , 行政区划的变迁 , 有些区域更名势在必行 , 如重名乱名必须变 , 侮辱性、不雅类地名应该变 , 用字生僻和不规范地名可以变 。 如何变?当讲求实、雅、吉、通四原则 。 实 , 是指在更名中要名实相符 , 实现有效指称 。 雅 , 是指命名用词要文雅 , 力避污秽、粗俗 。 吉 , 是讲求美好、吉利 。 通 , 是指不宜取怪名、洋名 。 总之 , 地名是一种公众性符号 , 其命名应平易祥和 , 符合大众价值观和审美观 。
地名是一种广泛而鲜活的文化符号 , 对它多一份了解 , 也就对祖国大好河山、灿烂文明、悠久历史多一重细腻而真切的感知 , 多一份深切而热烈的情感 , 由此激发出的自信与自豪最终会升华成为传承和建设的使命感和责任心 。
(作者:姜珍婷 , 系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文学院、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副教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