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专访宋明炜 科幻小说能够包容他者的无限可能


北京联盟_本文原题:专访宋明炜 科幻小说能够包容他者的无限可能
新京报|专访宋明炜 科幻小说能够包容他者的无限可能
本文插图

宋明炜 美国卫斯理学院东亚语言文化系副教授 , 其学术领域涉及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 , 目前聚焦于中国当代科幻小说等领域 。 著有《浮世的悲哀——张爱玲传》《中国科幻新浪潮》等作品 。
【新京报|专访宋明炜 科幻小说能够包容他者的无限可能】
新京报|专访宋明炜 科幻小说能够包容他者的无限可能
本文插图

根据刘慈欣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流浪地球》剧照 。
新京报|专访宋明炜 科幻小说能够包容他者的无限可能
本文插图

《中国科幻新浪潮:历史·诗学·文本》
作者:宋明炜
版本:上海文艺出版社
2020年4月
从2010年中国科幻作家刘慈欣出版《三体Ⅲ》 , 并陆续斩获国内外各种科幻文学大奖开始 , 中国的科幻文学就正式进入了新篇章 。 越来越多中国科幻作家的作品进入图书畅销榜 , 或被改编成爆款影视、动漫 , 或被译介到海外 。
美国卫斯理学院东亚语言文化系副教授宋明炜 , 将这股新兴的科幻热命名为“中国科幻新浪潮” 。 在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期间 , 宋明炜师从著名学者王德威研究中国现代文学 , 著有《浮世的悲哀——张爱玲传》等作品 。 后来 , 他接触到刘慈欣、韩松等科幻作家的小说 , 对科幻文学的兴趣瞬间被点燃 , 他开始从事中国科幻小说的英文翻译工作 , 并将科幻小说作为自己的研究重点 。
经过十年积累 , 宋明炜创作了一系列以科幻文学为主题的论文和书评 , 其中的精华部分在近期结集成书 , 命名为《中国科幻新浪潮:历史·诗学·文本》 。 用他自己的话说 , “这是一部对科幻小说黄金十年的见证之书 。 ”近日 , ***采访人员围绕这本新书中的内容对宋明炜进行了专访 , 畅谈了中国科幻的前世今生 。 在他看来 , 科幻小说看似是距离现实最远的文类 , 实际却通过构造一个迥异于日常生活的“异托邦” , 揭示了许多生活表象之下更为深层的“真实” 。
中国科幻新浪潮与鲁迅遥相呼应
***:你如何界定“中国科幻新浪潮”?
宋明炜:我称为“中国科幻新浪潮”的这个群体兴起于上世纪90年代末 , 以王晋康、刘慈欣、韩松、陈楸帆等为代表 , 这个作家群体其实创造了一个中国科幻发展的黄金时期 。 这里的“新浪潮” , 不完全是“英美科幻新浪潮”的概念 。 英美科幻新浪潮指的是一种实验性很强的科幻小说类型 , 当然 , 从这些我界定的中国科幻新浪潮作家的写作中 , 你确实也能够感受到类似的前卫意识 , 但我更多地是把整个科幻文学的兴起看作当代中国文坛的一个新浪潮 , 而不仅是科幻小说内部的新浪潮 。
在这批“新浪潮”作家中 , 无论是刘慈欣这样“太空史诗”的风格 , 还是像陈楸帆那样具有文学实验色彩的写法 , 或者是韩松这种卡夫卡式的充满隐喻的写法 。 它们共同的特点都是对长期主导中国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造成了冲击 。 这些新浪潮作家创作的科幻小说看似跟现实没有关系 , 它发生在架空的世界中 , 但其实这个世界和我们的现实世界发生着深刻的关系 。 比如韩松的《地铁》 , 是从写一个普通人坐地铁开始的 , 这是每一个现实生活中的读者都有的体验 , 但是最终这个乘客搭上了一趟永不到站的地铁 。
科幻小说创造的是一个异托邦 , 它未必是一个更好的世界 , 也不一定是一个更坏的世界 , 但是 , 它通过某种危机的方式把深藏在我们时代、不为我们在日常经验层面所感知的某种特征、某些力量释放出来了 。
***:你曾专门撰写过论文探讨鲁迅的《狂人日记》是否能算作一部科幻小说 , 并且在提到新浪潮作家群体时 , 指出刘慈欣的《乡村教师》、韩松的《地铁》等都在不同层面上呼应和继承了鲁迅的精神 。 鲁迅和科幻小说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