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村上春树到萨莉·鲁尼:平乏生活会损害我们的写作吗?( 五 )

董牧孜:“情感的支点”是让角色真正立得住的支点 , 是一部小说的灵魂 。 然而 , 体现作家意志和情感的人物总是有限的 , 作家难免会创造一些工具化的角色 。 比如弗兰岑小说《自由》里的完美情人拉丽莎 , 弗兰岑要男女主人公经历隔阂之后最终走回到一起 , 于是这位作为“第三者”的完美情人不得不以死谢幕 。

张悦然:当我们以过于情节化的方式建构小说时 , 会产生很多功能性的情结和功能性的人物 。 有时候 , 作家会非常粗暴地对待一些次要人物 , 有时则无暇顾及 。 在写作的世界里 , 我们最好还是再稍微民主一些——毕竟你已经把人物创造出来了 , 他们已经与读者产生了情感交流 。

不过有些时候 , 小说人物会变得非常强大 , 作者没有办法实施对于角色的独裁 。 在小说创作过程中 , 人物会成长 , 会悄悄改变 , 会不知不觉地违逆你最初对他的设置 。 你不可能把他固定在一把椅子上 , 他会起来走动 , 他会想去别的地方 。 这或许是小说写作里奇妙的地方 。

比如《安娜·卡列尼娜》的结尾 , 安娜的死亡存在某种神秘性 。 她似乎应该可以死 , 但又不是必然要死 , 有一种说不清楚的神秘的、黑暗的力量把她引向死亡 。 好的结尾 , 难道不就是给我们一种超越预想的、不那么舒适的、但又非常值得回味和思考的体验吗?


从村上春树到萨莉·鲁尼:平乏生活会损害我们的写作吗?

资讯频道http://zixun.iweiba.cn/list-1.html

安娜·卡列尼娜 。

董牧孜:作为一个文学创作者和研究者 , 你会把写作的过程神秘化吗?比如会说是角色有了灵魂 , 引导着作者之类?

张悦然:我不是特别迷信灵感 , 也不会把真正的写作过程过度神秘化 。 那种不断生长出来的感觉 , 是你每天写作时的切身体验 , 它会在每天的书写中发生变化 。 或许每个作家都有强调激情的、所谓神秘的一面 , 也有理性苦干的一面 , 只是有时我们更倾向于描述前者 。

又要谈到村上春树 。 作为一个职业作家 , 村上春树以一种非常理性的态度对待写作 。 他的时间表、生活秩序、写作字数乃至情节建构 , 都是非常理性的 。 尽管他在谈写作的文章里 , 往往存在一种神秘化写作的倾向

(比如他说 , 潜意识有地下一层和地下二层)

。 关于这一点 , 我是有怀疑的 , 村上似乎用他在小说里所使用的传奇笔法粉刷了自己工作的办公室 。 那个过度玄妙的创作过程与他写出来的小说其实是不完全匹配的 , 他的小说是建立在一种理性构架之上 。

董牧孜:不过 , 我总觉得村上谈及的那些神秘体验 , 似乎也服务于他的仪式感 。 这种神秘色彩的仪式感 , 与他健康的、具有秩序感的日常生活是一致的 , 他可以把写作和生活都很好地安置其中 。 包括前面提到他对于健康的诉求 , 让我想起前些年国内流行的“跑步教” , 跑步的身体经验被奉为某种精神性指引 。 村上的神秘感也是清晰、理性、富有仪式感的完善自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