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看|艺术圈存在口红效应吗?( 二 )


本文插图

西尔维·弗勒里《Precious Rocks》 , 布面丙烯 , 2017年
不得不说 , 经济萧条的时代背景成就了卓别林(Charlie Chaplin)和他伟大的电影艺术 。
破礼帽、小胡子、肥裤子、大头鞋和一根从不离手的拐杖……这一经典流浪汉形象在其第二部电影《威尼斯小孩赛车记》(Kid Auto Races at Venice)中以爱出风头、在赛车场的电影镜头前死缠烂打的形象首次问世 , 其后又成为了《城市之光》中帮助卖花女双目复明、为爱自我牺牲的贫穷绅士 , 他还是《摩登时代》中为了生计苦苦挣扎、饱受压迫的底层劳工 。

《马戏团》电影海报 , 1928年
这个试图想让自己保持优雅和尊严的小人物让观众体会到了角色的荒谬喜剧特质 , 他的乐观、坚忍、不时的突发奇想和插科打诨 , 都让人们意识到了资本的罪恶和底层人群的不幸 。 但他又尽力把时代中的种种悲喜和无奈刻画得不那么残忍 , 用喜剧去调侃工业和资本 , 用幽默给悲惨的黑暗世界带来一丝光明 。
快看|艺术圈存在口红效应吗?
本文插图

《威尼斯小孩赛车记》(Kid Auto Races at Venice)电影海报 , 1914年
快看|艺术圈存在口红效应吗?
本文插图

《一条狗的生活》电影海报 , 1918年
越是不景气 , 人们越需要廉价的娱乐;越是经济萧条 , 人们越喜欢笑声 。 幽默成了人们躲避无奈现实的避风港 , 喜剧电影也因此受到了他们的狂热欢迎 , 查理·卓别林等喜剧明星更是成为了那个时代的一种标志 。
快看|艺术圈存在口红效应吗?
本文插图

电影《淘金记》剧照 , 1925年
相较于卓别林 , 童星秀兰·邓波儿(Shirley Jane Temple)的成名无疑更加体现了大萧条时期人们的偏好 。 很多人都被她那天真无邪的笑容所倾倒 , 片中的她完全没有任何负面情绪 , 形象积极健康 。
快看|艺术圈存在口红效应吗?
本文插图

《明亮的眼睛》电影海报 , 1934年
她犹如一剂良药 , 让危机中痛苦的人们暂时忘却了忧愁 , 就连时任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都说:“因为这个国家有了秀兰·邓波儿 , 所以我们会好起来的 。 ”因此十岁时 , 她已成为美国最具票房号召力的明星 , 收到的观众来信比葛丽泰·嘉宝还要多 , 出镜率比罗斯福还要高 。
快看|艺术圈存在口红效应吗?
本文插图

快看|艺术圈存在口红效应吗?
本文插图
《明亮的眼睛》剧照 , 1934年
就整体而言 , 经济危机给美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机遇 , “口红效应”成就了美国文化产业的腾飞 。 除了逆势发展的电影业外 , 在危机期间 , 美国娱乐业、广播业、视觉艺术产业等都获得了长足发展:1931年 , 《华尔街日报》进入了发展壮大的黄金时期 , 发行量超过了百万份;米老鼠系列作品红遍全球 , 它带来的欢笑冲淡了人们对现实的恐惧和绝望 。
快看|艺术圈存在口红效应吗?
本文插图

《小上校》电影海报 , 1935年
快看|艺术圈存在口红效应吗?
本文插图
《小上校》剧照 , 1935年
在经济衰退期 , 在文化消费中释放压力、寻求精神寄托是一种普遍现象 , “口红效应”也成就了日本漫画艺术的崛起 。 上世纪80年代末 , 日本“泡沫经济”破裂 , 转而进入了漫长的30年经济寒冬 。
然而此时 , 漫画却蓬勃发展起来 , 成为了人们放松和疗伤的绝佳选择 , 为日本带来了巨大经济利润 。 1985-1990年 , 动漫产业的市场规模由261亿日元增至1069亿日元 , 约扩大了四倍 。
快看|艺术圈存在口红效应吗?
本文插图
手冢治虫《阿童木与凤凰》 , 纸上水彩 , 12×17cm , 1981年

快看|艺术圈存在口红效应吗?
本文插图
手冢治虫《缎带骑士》 , 28.5×38.5cm , 1981年
正因如此 , 日本政府将动漫作为国家精神的载体来进行宣扬推广 。 2004年 , 时任日本首相在时政方针演讲中提到 , 《千与千寻》是日本人的“精神” 。 该片获得了包括第52届柏林电影节金熊奖和第75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片奖在内的多项国际大奖 , 全球总票房超过2.5亿美元 。 1996年 , 日本将动漫产业确定为国家第二位重要产业 , 成为了日本文化发展的一大支柱 。
口红效应能长久吗?
但其实在经济衰退期 , 文化与艺术同样面临着因人们收入总体降低而出现的总需求大幅度下降的情况 。 危机期间 , 由于消费能力总体下降 , 用于购买“口红”的支出必然也会相应减少 。 “口红效应”是不可能完全超脱于整个经济危机之外的 , 所以深究起来 , 它只是经济发展的特定阶段和局部特征而已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