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小积分”里的乡村治理“大账本”( 二 )


变“要我参与”为“我要参与” , 小积分“四两拨千斤”
作为一种乡村治理新模式 , 积分制在各地有了很好的探索 , 但总体看依然处于起步阶段 , 运用范围有待拓宽 , 内容标准有待优化 , 常态运用机制有待完善 。
如何在实践中示范引导“积分制”进村入户 , 有机融合到乡村治理的方方面面?如何建立公平合理的指标体系 , 让积分制治理更有效能?
韩俊认为 , 在乡村治理中推广运用积分制 , 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 , 支持基层创新创造 , 结合实际 , 循序渐进 , 不搞强迫命令、一刀切 。 积分制的实施必须符合操作规范 , 做到公平公正、公开透明 , 才能充分发挥出其优势作用 。
“梳理总结各地的成功探索实践 , 有一条基本的经验 , 就是高度重视积分制的规范管理 。 设置指标要充分考虑群众意愿 , 广泛征求群众意见 , 细化指标、赋予权重符合实际、科学合理 。 要建立健全积分制运行制度和管理办法 , 执行阳光程序 , 全过程公开操作 , 鼓励农民群众自评、群众之间互评、干部考评等方式相结合 。 要引导农民群众成为积分制的监督主体 , 在积分内容设置、申报审核等各个环节始终履行民主程序 , 实施过程做到公开透明 。 乡镇有关部门要参与监督 , 建立抽查、复审制度 。 ”韩俊说 。
专家指出 , 推广乡村治理积分制 , 要运用好积分结果 , 坚持精神鼓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 , 创新方式 , 树立正确导向 , 发挥好积分制的激励和约束作用 。 要倡导将积分结果作为各类评比的参考 , 发挥精神奖惩作用 , 建立好农村的“积分榜” , 让小积分“四两拨千斤” 。 (采访人员 李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