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小积分”里的乡村治理“大账本”

:原题为_光明日报|“小积分”里的乡村治理“大账本”。
把垃圾分类等内容纳入积分 , 建立“积分超市”进行管理 , 村民以行动换积分 , 以积分转习惯 , 以习惯化新风;运用“振兴超市”小积分引领乡村治理新风尚;通过“小存折”激发乡村治理大活力……在乡村治理中 , 各种积分制管理模式创新着乡村治理理念 , 记录着乡村善治的“大账本” 。
“小积分”里隐藏着哪些乡村治理新模式?如何用好“小积分”这个乡村治理的“大账本”?采访人员对此进行了调研 。
变软约束为硬抓手 , 乡村治理无形变有形
“积分兑换让大家在垃圾分类中得到了实惠 , 引导乡亲们树立垃圾分类意识 , 爱护环境 。 ”说起垃圾分类积分制管理 , 江西省崇义县铅厂镇石罗村党支部书记陈金凤赞不绝口 。 她说 , 逢年过节 , 村里的“田园人家垃圾分类积分兑换超市”里前来用积分兑换各类商品的村民络绎不绝 。
陈金凤介绍 , 当地将生活垃圾分为不可腐烂、可腐烂、可回收、有毒有害四类 , 分别投入“一箱两桶一筐” , 由回收员及时收购 , 同时设置指导员、保洁员、网格员、监督员“四员” , 每周、每年由“四员”对村民进行考评并奖励计入积分登记簿 。 村民考评所得积分可按1积分1元的兑换比例购买小卖部内任意商品 。
像石罗村一样的积分制乡村治理模式 , 正在广袤大地生根发芽 。
【光明日报|“小积分”里的乡村治理“大账本”】江苏省8个县整县推进乡村治理积分制 , 103个乡镇和1590个村开展积分制管理;山东济南市全域推进“积分+扶贫”模式 , 覆盖1006个贫困村;宁夏固原市在全市5个县(区)62个乡镇的180个行政村推广乡村文明实践积分卡制度;广西在全区推行积分制治理……建“爱心超市”、开“道德银行”、建“积分储蓄站” , 各地对积分制的探索形式多样 。
“积分制在乡村治理中‘生根发芽’ , 呈现很强的适应性 , 主要是切合农村实际 , 简单易行 , 将农民群众心中所感、眼中所见转化为具体分值 , 让乡村治理由无形变有形 , 使软约束有了硬抓手、模糊感觉变为精确赋分 , 让大家的共识显性化 , ‘小积分’解决了‘大问题’ 。 ”中央农办副主任 , 农业农村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韩俊说 。
由任务命令转为激励引导 , 乡村事务管理更高效
宁夏银川西夏区同阳新村共有690户3190人 , 2018年实现整村脱贫 。
“虽说脱了贫 , 村民们良好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还有待养成 , 村里环境脏乱差、自家院子乱堆乱放、屋里不干净整洁、村民发展内生动力不足等问题还一定程度存在 。 ”同阳新村第一书记陈余宁说 。
2019年10月 , 村里制定了《村民日常行为积分细则》 , 按照“什么陋习严重就针对什么、什么标准可行就细化什么”的原则 , 重点对勤劳致富、诚实守信、孝老爱亲、院落卫生、红白理事、好人好事、善行义举等7个方面和日常生活中“不诚、不孝、不俭、不勤、不和”等问题制定了56个赋分和扣分细则 , 赋分按照贡献大小不等 , 网格员、村“两委”班子、“积分超市”管理员等定期检查监督、开展评议、张榜公布 。
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常委、固原市委书记张柱介绍 , 在乡村治理积分制探索中 , 固原建立公开评价、动态调整、应用推广“三项机制” , 为正向激励“增磁力” , 让村规民约“有价值” 。
在逐步细化的制度中 , “小积分”涵盖着乡村振兴多项内容 , 成为乡村治理的“大账本” 。 积分的一加一减 , 激发了群众的主动参与热情 , 引导村民成为乡村治理的主要参与者、最大受益者和最终评判者 。
“积分制体现了党组织领导下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结合的治理理念 , 将村级事务与村民利益紧密联系起来 , 让乡村治理由‘任务命令’转为‘激励引导’ , 村干部和农民群众形成了共同目标 , 节约了管理成本 , 提升了治理效能 。 ”韩俊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