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白酒酒价、股价双创新高 部分中小企业死亡边缘徘徊( 二 )


从2016年开始 , 白酒上市公司业绩持续高速增长 , 其原因主要来自于两方面 , 即连续提价带来的直接增长和消费升级带动的结构性增长 。 但到2019年 , 白酒股业绩增长已初显疲态 , 各家企业的营收增速都有不同程度放缓 , 市场提价的效果也明显衰退 。 特别是部分区域酒企 , 经过多轮提价后 , 其品牌力和市场基础 , 已经不足以支撑其进一步提价 。
早在2018年底的一次论坛上 , 时任茅台董事长的李保芳曾公开表示 , 这一轮白酒行业增长的特点是市场的优势资源不断向头部市场集合 , 马太效应明显 , 但并非行业常态 , 大企业的基数已经很大 , 不可能无限期高速增长 , 这并不符合经济规律 。
而另一方面 , 2020年初暴发的疫情 , 让国内白酒消费一度暂停 , 虽然目前市场正在恢复 , 但进程并没有股价体现的如此之乐观 。
此前招商证券草根调研数据显示 , 端午期间 , 茅台动销恢复至去年同期水平 , 五粮液恢复了八至九成 , 而其他部分区域白酒品牌恢复了七至八成 。
在销售终端部分 , 有国内连锁上市酒行负责人告诉第一财经采访人员 , 今年4~5月份时 , 公司的销售还只恢复了七至八成 , 而6月份的销售才刚刚恢复到去年同期水平并略有增长 。 在走访中 , 多数酒商都把今年的增长寄托于中秋和春节市场之上 。
此外 , 在白酒股股价波动的背后 , 还有一层来自对行业未来调整预期的担忧 , 这也是2012年白酒行业深度大调整的后遗症 。
上一轮白酒行业的发展高峰是在2011年 , 当年白酒价格快速上涨 , 茅台市场价格一度突破2200元/瓶 , 但之后“塑化剂”等重大事件接连不断 , 让白酒行业结束了黄金十年 , 转入深度调整期 , 特别是在2012年中秋 , 由于市场需求萎缩 , 库存快速加大 , 渠道压货严重 , 最终经销商大量抛货 , 高端白酒价格崩盘 , 大量名酒产品价格腰斩 。
上一次深度调整对于行业而言是一次“硬着陆” , 因此当白酒再次站上高位 , 对于这种政策风向变化 , 反应也变得敏感 。
疫情下白酒加速进入新调整期
在业内看来 , 处于高位的白酒行业确实又到了一个新的调整期的路口 。
本月中国酒业协会(下称“中酒协”)公布的第五届理事会工作报告显示 , 全国规模以上白酒企业销售收入从2018年重新开始增长 , 而净利润近3年的增速则呈现爆发趋势 , 分别为同比增长16.1%、21.5%和13.7% 。
中酒协理事长宋书玉看来 , 白酒产业从2016年开始触底反弹 , 经过3年的高速发展 , 即便没有疫情 , 2020年也应该是行业调整之年 , 行业不可能一直如此高速增长 , 而突发的疫情会给本轮产业调整增加幅度 , 白酒企业应该借机主动触底 。
不过新一轮白酒行业的调整和2012年时的市场情况完全不同 。
北京酒类流通行业协会秘书长程万松告诉第一财经采访人员 , 2012年与其说是调整 , 倒不如说是行业震荡 , 倒逼白酒企业不得不走出政商消费的舒适区 , 转而面向大众消费 , 而消费群体的转换需要时间 。 另一方面 , 白酒市场销售和生产计划间的相互影响较为“迟钝” , 生产计划的调整往往滞后于市场销售的变化 。
在他看来 , 目前消费者群体转化已经完成 , 酒企主动触底也是一种增加经营柔性的做法 , 因为在疫情暴发之后 , 消费需求受到抑制 , 渠道承压 , 白酒企业也可以考虑主动的放低营收或利润的增长目标 , 加快调整、消化库存 , 提升自身经营的健康度 。
因为下一程白酒行业挤压式增长会更加激烈 。
中酒协数据显示 , 近年三年白酒上市公司增长的背后 , 是残酷的行业淘汰赛 , 5年间规模以上企业从2551家减少至2021家 , 而生产总量从6224万千升减少至4898.6万千升 , 减少了25.6% 。
“中国酒行业已经进入新的阶段 , 未来不需要那么多白酒企业 。 ”蔡学飞告诉第一财经采访人员 , 而新一轮调整则是在中国白酒产能大幅下降 , 但产品价格升级明显的背景下 , 开始的新一轮行业内部整合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