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墨Auto|“汉”的背后,隐藏了比亚迪什么技术底牌?


予墨Auto|“汉”的背后,隐藏了比亚迪什么技术底牌?
本文插图

自7月12日上市到现在 , 比亚迪“汉”依然是汽车圈和科技圈热烈讨论的话题 。这不光是因为比亚迪“汉”是一辆百公里加速3.9秒(EV版)、百公里制动32.8米的性能怪物 , 还因为它集成了太多科技加成 。
予墨Auto|“汉”的背后,隐藏了比亚迪什么技术底牌?
本文插图
比如首次使用的刀片电池 。 比亚迪利用电芯本身的强度 , 跳过模组 , 直接组装成电池包 , 能够节省50%空间 , 体积利用率由传统架构的40%提升为60% 。 续航提升50% , 从而靠特殊结构追上三元电池能量密度 。
而刀片电池特有的安全性(杜绝热失控)、长寿命(循环放电3000次)和长续航 , 则是三元电池无法企及的 。 比亚迪最豪迈的说法 , 就是将“自燃”从新能源汽车的字典里彻底抹除 , 从而解除人们对EV最大的担忧 。
予墨Auto|“汉”的背后,隐藏了比亚迪什么技术底牌?
本文插图
正因为其所具有的技术特点 , 在最近长安、长城等车企的新能源技术传播中 , 我们都看到了刀片电池的身影 。 未来 , 我相信还会有更多车企 , 会选择比亚迪的刀片电池方案 。
再比如 , 汉搭载的比亚迪DiLink 3.0智能网联系统 。 它拥有8核处理器、15.6英寸旋转大屏 , 还拥有上百万的应用 。
还有DiPilot智能驾驶辅助系统 , 具备了L2.5级自动驾驶辅助能力 。
不过 , 这些消费者看得见、摸得着的性能或功能 , 在我看来 , 也许并不是比亚迪汉最值得关注的科技点 。 这些性能背后 , 它所具备的自学习、自优化的能力 , 才是我们更值得了解的深度技术点 , 也是我今天最想聊的部分 。 从这一维度出发 , 似乎可以将比亚迪汉 , 看做是汽车圈的一个新物种 。
予墨Auto|“汉”的背后,隐藏了比亚迪什么技术底牌?
本文插图
深度学习与自学习IT企业通常喜欢在年度产品发布会之外 , 单独发布软件平台 。 这种安排 , 固然因为系统-子系统的从属所致 , 更重要的是 , 给外界传递一个信号:软件平台也是重要产品 。
比亚迪也遵循这一规律 , 在4月底发布了智能驾驶辅助系统DiPilot , 首款应用车型就是“汉” 。 比亚迪一向是老实“工科男”的“企设” , 根本不会粉饰技术 , 譬如像某些品牌那样 , 直接声称该系统具备“自动驾驶”功能 。 所以很多人简单的认为 , DiPilot就是一套L2.5级辅助驾驶系统而已 。
予墨Auto|“汉”的背后,隐藏了比亚迪什么技术底牌?
本文插图
然而 , DiPilot真正的特点在于 , 它是一个拥有深度学习和自学习能力的系统 。
DiPilot能够基于大数据和未来云端数据 , 能够持续进化智能辅助驾驶的能力 , 直到达到高等级自动驾驶 。 这是它深度学习的能力 。 而自学习能力 , 是指它对人类的行为模式不断进行量化评估 , 从而界定自己的行动 。
在用户驾驶阶段 , 它会主动学习驾驶员的习惯 , 并对驾驶员的水平和风格做出判断 , 总结出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和习惯 , 修正辅助驾驶的预判时机 。
比如 , 它认为驾驶员风格激进 , 但采取措施时机尚可 , 那么就适当提高介入门槛 , 将主动制动阈值提高一点(譬如0.1秒) 。 当然 , 前提是系统必须保证 , 自动介入的时候仍然有足够的时间规避风险 。
这个过程比看上去复杂得多 。 天气、光照、路况、路面湿滑程度、其他交通参与者的行为 , 都对系统介入时机有影响 , 必须纳入综合考量 。
而它的好处也显而易见 , 能够让DiPilot在保证安全的同时 , 贴合每一位驾驶者的风格习惯 , 从而带来更加极致的驾驶体验 。 如果你曾经被主动刹车莫名其妙的介入而吓到 , 那你一定懂得我说的这一点 , 是多么重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