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文博苑|战国七雄怎样演变成秦统一天下?经历了你不熟悉的这三个过程

秦始皇能够实现统一 , 绝不仅是“续六世之余烈” , 而是秦国历代君王的追求 , 是他们代代奋斗的“余烈”的积成 。 这种追求和“余烈”起始于春秋五霸之一的秦穆公 , 奠基于战国中期的秦孝公 , 成熟于战国晚期的昭襄王 。 秦国发展壮大最为显著的 , 是在穆公、孝公、惠文王、昭襄王这四个历史时期 。
处于封建社会初期的战国时代 , 社会主要矛盾集中表现为统一与分裂 , 兼并与反兼并(割据)的斗争 。 由此而产生的“战乱纷争”、“变法革新”、“百家争鸣” , 构成了战国时代的三大特征 。 这是我国古代特定阶段的历史产物 。 它如同三匹骏马 , 共同拉着历史车轮 , 沿着新铺设的封建制轨道 , 向着全国统一的伟大目标飞驰前进!战乱纷争
战争 , 这个人世间的怪物 , 毁灭了地球上无数生灵和财富 。 然而 , 也正是它 , “被看作是历史的动力” 。 战争的这种两重性 , 在我国古代的战国时期 , 体现得非常明显 , 非常生动!
公元前481年~前222年 , 是我国继春秋之后出现的战国时代 , 是从奴隶制进入封建制社会经济、政治大变动的年代 , 也是从诸侯割据趋向统一的历史演进时期 。 它与古希腊奴隶社会的马其顿亚历山大称霸 , 大体处于同一历史时期 。
春秋末 , 原属周王朝分封的一百四十多个诸侯小国 , 经过“强侵弱 , 众暴寡”的兼并战争 , 至战国初 , 逐渐实现了局部地区的统一 , 形成了秦、齐、楚、魏、韩、赵、燕七个主要大国 , 史称“战国七雄” 。
品文博苑|战国七雄怎样演变成秦统一天下?经历了你不熟悉的这三个过程
文章图片
战国七雄分布图
七雄割据 , 争战更烈 。 为了夺城略地 , 争霸称雄 , 彼此相互攻伐 , 混战不息 。 今日“合众弱以攻一强”(合纵);明天“事一强以攻众弱”(连横) 。 列国间忽而罢兵和好 , 忽而背盟相杀 。
那真是“国无宁日 , 岁无宁日”的战乱危难之年;是“邦无定交 , 士无定主”的波诡云谲之世 。
战国七雄的总人口约二千万 , 兵员总额竟超过五百万 , 约占总人口的四分之一 。 交战规模由几万增至十几万到几十万 。 战争持续时间 , 由数天延至数月 , 甚至连年攻战 。 战争方式由单一的车阵冲击战 , 发展成多兵种的车、骑、步混合的运动战和阵地攻坚战 。 二百六十年间 , 大小战争多达三百余次 。
所以说 , 战国历史 , 是一部充满“血与火”的争战史 , 是军人和战士用肉体与智慧写成的 。 史称这一时期为“战国” , 名副其实地表明了时代的特征 。
战国时代的兼并战争 , 是新兴地主阶级要求扩张领土、称霸中原的政治斗争的继续 。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 一切政治斗争无不产生于经济的运动和对经济利益的争夺 。 战争 , 既是经济运动的产物 , 又是争夺经济利益的手段 。
春秋中叶 , 铁器开始运用 , 继而出现了牛耕 。 至战国中期 , 已经普遍使用铁农具和耕牛 。 水利工程的兴建 , 使农业生产发展到新的水平 。 手工业、商业和交通运输相应有了发展 , 金属货币应运而生 。 经济贸易出现了“负任担荷 , 服牛招马 , 以周四方”的活跃景象 。
城市商品交换的发展 , 使不同地区在经济上互相联系日益密切 。 经济的飞跃发展 , 为政治上要求实现更大范围的统一 , 提供了物质条件和客观需要;同时 , 也促使各国登上政治舞台 , 掌握了国家权力的新兴地主阶级 , 为争夺社会财富而相互厮杀 。 变法革新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 推动着社会生产关系的变革 。 处于两种经济形态交替的历史关头 , 各种矛盾异常激烈复杂 。 由于不同阶级、不同政治集团之间存在利害冲突 , 国与国之间便产生了你死我活的政治、军事斗争 , 兼并与反兼并的战争愈演愈烈 。
随着争战双方自身条件的变更 , 对立逐渐转化成统一 , 从而加速了强吞弱、大并小的进程 。 如果说 , 春秋时期的争夺打乱了名存实亡的周王朝的一统天下;那末 , 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 , 则孕育着新的封建社会的更高统一 。 所以 , 从总的历史发展趋势来说 , 分裂割据引起的兼并战争 , 客观上将成为走向全国统一的推进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