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文博苑|战国七雄怎样演变成秦统一天下?经历了你不熟悉的这三个过程( 二 )


“春秋无义战” , 战国亦然 。 “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 。 征战各方无非是为了夺取更多的土地和人口 , 以求在战争中获取霸主的地位 , 进而实现一统天下的最高欲望 。 谁要达此目的 , 谁必须具有国富兵强的实力 , 这是保证兼并战争获胜的决定条件 。
在“上无天子 , 下无方伯(一方诸侯之长) , 力攻争强 , 胜者为右”的情势下 , 各国封建统治集团 , 一方面要制服国内奴隶主贵族的顽强反抗;另一方面要在战场上打败敌国保存自己 。 面对这内忧外患、生死存亡的战乱“急世” , 为了巩固地主阶级政权 , 为了富国强兵 , 他们分别采取了一条共同的治国方略 , 即战国中期相继掀起的变法革新热潮 。
品文博苑|战国七雄怎样演变成秦统一天下?经历了你不熟悉的这三个过程
文章图片
商鞅变法
所谓变法 , 就是用地主阶级的“法” , 代替奴隶主阶级的“礼” , 以“法治”取代“礼治”;革新 , 就是通过废除“古礼” , 改变不适应封建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 。 各国变法的著名代表有:魏文侯时的李悝 , 齐威王时的邹忌 , 楚悼王时的吴起 , 韩昭侯时的申不害 , 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和秦孝公时的商鞅 。
由于各国封建统治势力强弱不等 , 领导变法的决心和措施有别 , 对变法人才的重视和使用不同 , 致使实施变法的广度和深度差别很大 , 变法的成效也大不一样 。
通过变法 , 政治上剥夺了奴隶主贵族的种种特权 , 废除了世卿世禄制 , 实行“食有劳而禄有功”的原则 , 对封建国家有功之人才能享受禄位 。 这就确立了新兴地主阶级的统治地位 , 为封建制取代奴隶制开辟了道路 。 经济上推行“尽地力之教”(力求种好地)和“重农抑商”的政策 , 确立了小农个体经济 , 为建立封建社会奠定了基础 。
军事上改革旧军制 , 实行征兵制度 , 确立了封建社会制度 , 增强了国力 , 推动了发展 , 宣告了地主阶级彻底战胜了奴隶主阶级 。 所以说 , 战国时期的变法革新 , “实际上是一种封建化运动” , 是兴国强兵的必由之路 。 历史证明:变则强 , 不变则弱;变则存 , 不变则亡 。 百家争鸣
一定的经济基础要求有与它相适应的上层建筑 。 社会经济、政治的大变革 , 带来意识形态的更新和解放 。 经济形态的更替 , 引起阶级关系的重大变化 。 处于社会动荡中的“文士”阶层 , 具有一股昂扬奋发、积极进取的蓬勃朝气 。 他们冲破了“学在官府”的文化垄断 , 纷纷走向社会 。
他们或游说时主 , 或拜师授业 , 或著书立说 。 他们代表不同的阶级、阶层或政治集团 , 积极参与政治 , 为结束战乱争相提出各自的治国主张和新说异论 , 构成了当时很活跃的一个社会阶层 。
品文博苑|战国七雄怎样演变成秦统一天下?经历了你不熟悉的这三个过程
文章图片
孔子讲学
与此同时 , 身处历史激流中的各国统治集团 , 从斗争实践中逐渐意识到:战争不仅是军力和财力的较量 , 更是智力的相斗 。 为此 , 他们急需有奇才异智的谋臣策士 , 为其治国强军出谋划策 。 “七国相争 , 天下莫不招致四方游士” 。
于是在各国统治集团中 , 出现了罗致人才、礼贤下士的宽容气度;又由于各国内部及国与国之间 , 长期存在争权和割据纷争的动荡局面 , 形成诸侯异政所特有的思想统治的内外空隙 , 给不同主张的自由争辩以生存发展之机 。
有了这种客观需要和政治环境 , 以学识为业的智士说客们 , “曾出于救时之弊” , 跃身登上了政治舞台 , 为追求各自的抱负而施展个人的才智 。 他们相互辩驳 , 纵智论争 , 形成了“处士曹议 , 百家争鸣”的空前繁荣的文化盛世 。 诸子百家的大量著作相继涌现 , 谱写了我国历史画卷中五光十色、璀璨夺目的一页!这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 是战国时代彪炳史册的又一显著特征 。
战争的风云和变革的雨露 , 滋育出万紫千红的“百家争鸣”之花 , 使这一英雄时代大放异彩!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