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自然:“浮士德的交易”还在继续吗?( 三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威廉·海因里希·里尔(Wilhelm Heinrich Riehl)
布莱克本为此考察了1939—1941年位于波兰的普里皮亚特沼泽排干计划以及这背后更为宽泛的纳粹德国征服东部构想为例 , 通过对纳粹话语体系下的“景观塑造”概念——尤其是“塑造”(Gestaltung)——的解读 , 为读者呈现出进步观与自然保护意识看似悖论背后的内在联系 。改造普里皮亚特的基本构想是排干沼泽、开垦土地 , 从而满足迁居于此的德国移民生活需求 , 这是1942年签署的《景观塑造诸原则》中所明确的 , “如果移民要把新的生存空间变成新家园 , 基本的先决条件就是对景观进行贴近自然的精心规划 。这是确保大日耳曼民族繁盛的基础之一” 。字里行间对改造景观充满着人定胜天的乐观 。但同时也明确传达出这样的信息 , 即“景观塑造”的核心要素是依据“优秀种族的意志” 。对普里皮亚特沼泽的现代改造最终被放弃 , 并非出于纳粹首脑对现代性的厌弃和对自然保护的追求——事实上 , 纳粹分子是对一切都抱持怀疑论的 , 对他们而言 , 现代技术归根结底是纳粹主义的工具 。问题的关键在于 , 普里皮亚特已经被纳入更为宽泛、乌托邦式的东部景观想象之中 。东部不再是出于缓解德国国内土地压力的实际考虑加以改造 , 更要成为投射纳粹各种理论和设想的样板景观(即布莱克本区分的“自然”和“自在自然”的总和) , 由此形成的原则还可以在“老帝国”内部应用 。东部是“渺无人烟”的 , 而“复兴”东部的重任则由德意志人承担;同时为了鼓舞移民前往开垦 , 东部景观还被进一步上升为一种边疆神话 。但无论是出于现实需要 , 还是受意识形态的推动 , 原本生活在东欧的波兰人、犹太人首先成为了牺牲者 。
正因为东部“乌托邦”的存在 , 布莱克本的德意志家园故事 , 不再仅仅是一部创造和改善家园的历史 , 它还包括了一段绵延至今的后史:1945年之后的“失地”及由此产生的德国人对家园故土的怀念和想象 。故事的起点是二战后因德国东部国界改划而出现的德意志人回迁浪潮 。苦难的回迁 , 艰辛的重新融入 , 又因交织于德国战败国的特殊身份而长期成为禁忌话题 。布莱克本指出 , 至少在一部分强调苦难的非官方记忆中 , 东部景观被理想化为丰饶且由德国人辛勤开创的“故乡”——其中甚至仍包含着对德国人种族优越感的怀恋 。但无论是不均衡的东部家园记忆 , 抑或是记忆文化在冷战结束后出现的新变化 , 都是对这部围绕进步和家园展开的德国现代史的直接反应 。
浮士德的交易:征服自然还是遭遇反噬?
如果《征服自然》中的德国现代景观形成只是围绕进步和家园展开 , 这似乎已经构成了布莱克本在导言中言明的“两种反差很大的叙述结构”:人类不断进取和追求的乐观叙事(可以追溯至十八世纪)和因战争丧失家园造就的创伤记忆所带来的悲伤论调——即使只是存在于一部分德国人之中 。但倘使作者笔触仅止于此 , 那么本书可能只是一部传统德国史叙事 , 虽包裹着时髦的“生态”“景观”外衣 , 但探究的依旧是现代德国形成之谜 。布莱克本的用意显然不在于此 , 他试图从近代以来德国的生存与发展切入 , 思考更为宏大的主题 , 即自然与人类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之间的关系 。
若要谈及这一关系 , 最经典的寓言莫过于歌德的鸿篇巨制《浮士德》 。在第五幕“事业悲剧”中 , 歌德描绘了浮士德博士为围海造田 , 一面驱使大量人力劳作 , 一面让魔鬼逼死定居在飞地上的老夫妇 , 烧毁他们的茅屋、古老的菩提树和象征神圣的小教堂 。“浮士德的交易”意味着人类达成改造和征服自然的目标是以牺牲无辜者为代价 , 而在这个过程中又面临新的困境——以自我为中心的人类本身可能会在改变自然界的秩序后会遭遇反噬 。这也是《征服自然》一书在进步和家园主题之外所要呈现的另一面 。其中最突出的例子便是水坝 。
推荐阅读
- 做好|省疾控提醒:旅游尽量非现金支付,留好交易小票
- 汽车|小鹏汽车在纽交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XPEV”;TikTok出售交易或在未来48小时内达成|Do早报
- 活禽|再见了,活禽!湖南这些地方取消活禽交易,其他地方也……
- 汇商琅琊榜|十年一梦谈交易之---如何持赢
- 文物收藏|光绪元宝如何快速交易的?
- 汇商琅琊榜|交易员的逆袭人生全解析(一步步参照,你会进步的很快)交易日志的记录项目
- 数汇财经|一个良心发现的交易员的自白,原来中国散户是这样被玩死的。
- 汇商|一个靠直觉(盘感)交易的成功例子
- 币圈有道|短线交易才能斗赢狗庄,不要妄想趋势暴富
- Array|“杯酒释兵权”的背后:名将自污,恶徒猖狂,一场丑恶的权力交易